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学课件-散文-精进的程序.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散文-精进的程序.ppt

  1.了解作者主要观点,认识循序渐进对于提高写作能力乃至学习掌握其他任何技巧、本领的重要性。   2.学习掌握作者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和善于通过具体实例与形象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的写作方法。 ;一、课文的思想内容   本文主要论述习文写作的途径和方法。作者认为,要想在写作方面学有所成须经循序渐进的过程,进益的程序可分“疵”、“稳”、“醇”、“化”四境:疵境是指驳杂不稳的境界,偶有可取,但总体上却毛病很多,这是写作的最初阶段;稳境是指平稳规矩的境界,合乎规范,却缺乏个性,不够精彩,这是写作的提高阶段;醇境是指精湛纯熟的境界,兼收并蓄,极人工之能事,这是写作的成熟阶段;化境是指出神入化的境界,随心所欲,自然天成,这是写作的最高阶段。写作者须经过对典范作品的不断揣摩和模仿,才能掌握规模法度,由疵境达到稳境;然后,“集合诸家的长处,加以变化,造成自家所特有的风格”,才能由稳境达到醇境;而要由醇境达到化境,除了艺术修养之外,“还要在人品学问各方面另下一套更重要的功夫”。 ;二、课文的艺术特点   作者善于通过具体实例与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既浅显易懂又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论述观点时,或征引资料,或剖析实例,或现身说法,论据确凿而充分。文中精炼准确,逻辑严密,体现了作者谨严求实的治学态度。   ;  文学是谈不尽的,坊间文学入门之类书籍实在太多。这类书籍没有多大用处,人人都知道。学文学第一件要事是多玩索名家作品,其次是自己多练习写作,如此才能亲自尝出甘苦,逐渐养成一种纯正的趣味,学得一副文学家体验人情物态的眼光和同情。到了这步,文学的修养就大体算成功了。如果不在这上面做功夫,读完任何数量的讨论文学的书籍,也无济于事。   这个小册子说浅一点不能算是文学入门,说深一点不能算是文学理论。它有时也为初入门者说法,有时也牵涉到理论,但是主要的是我自己学习文艺的甘苦之言。文学是我的第一个嗜好,这二十多年以来,很少有日子我不看到它,想到它。这些短文就是随时看和随时想所得到的一点收获。在写它???的时候,我一不敢凭空乱构,二不敢道听途说,我想努力做到“切实”二字。在这一点,我希望这个小册子和坊问一般文学入门之类书籍微有不同。我愿与肯用心的爱好文学的读者们印证经验。(朱光潜《谈文学·序》)   此文深入浅出,谈学习写作精进的程序,劝青年学者从基本功夫下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做下去。这是作者自己从初学以至成为学术上贯通古今中外的学者的经验之谈,比目前常见的许多大言空论,切实得多,值得细读。(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  ;朱光潜: 艺术真谛的发掘与阐释 钱念孙   朱光潜先生是国内外负有盛名的美学大师。二十多年前,我在大学里对美学和文艺理论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曾细读朱先生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以及他翻译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歌德谈话录》、《拉奥孔》等著作,当时就有饕餮知识盛宴的莫大快感。后来陆续读到他的早期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谈修养》等,更是受到极大的震撼。这些写于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作品,文笔之洗炼优美,说理之精辟入微,令我赞叹不已。直到今天,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对当年许多满怀兴味的书都失去了兴趣,但对朱先生著作的喜爱之情却丝毫没有减退。   朱先生的书何以对我有如此魅力?五年前,我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朱光潜与中西文化》时,曾在全书引言“面对大师的自省与自觉”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朱光潜与一般学者不同,其学问不只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知识汇聚,同时也饱和着他对人生世事的感悟和体验。他的许多著作,如《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等,既是在探讨严肃的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学术问题,又常常是在谈论人生哲理,时时给人超出学术之外的人生启迪。他的早期作品,多半强烈地点染着他的人格色彩,兼得儒家“温柔敦厚”之风和道家“超然飘逸”之气,又拌以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而喷吐出的芬芳,具有一种意深而语淡,情切而气和的大家品格。  ;  这就是说,朱先生的学问与他整个人格陶融一片,不仅以他的心智对中外古今的丰富知识进行了溶化和提炼,更以他的性情对人生世事和文学艺术多有独到体验和发现。在朱先生的学术世界里徜徉,脑中常会出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波光云影,气象万千的湖泊海洋,既给人心旷神怡的陶醉,又得到明理悦智的欣喜。朱先生的书何以对我有如此魅力?最粗浅也是最基本的原因,即来自于这直接而又切身的阅读感觉。   朱光潜先生1887年10月14日( 农历九月十九日) 出身在安徽省桐城县的书香门第。桐城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明清两代,是中国学术文化的重镇之一。激荡清朝文坛两百余年、全国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桐城派”,其发祥地和大本营就在桐城。朱先生幼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