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植物病毒专题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病毒专题讲座

;;水稻黄萎病 ;玉米黑条矮缩病;番茄病毒病(卷叶) ;植 物 病 毒;植 物 病 毒 ;第七章 植 物 病 毒;一、植物病毒病的症状;;一、植物病毒病的症状 ;一、植物病毒病的症状 ;一、植物病毒病的症状 ;Tobamovirus;TMV transmission by an Apis sp. ;斑驳Mottle;腿色斑驳Chlorotic mottle viroid;郁金香碎锦花叶病 ;(3) 坏死necrosis 枯斑necrotic spot、线条坏死streak necrosis、死顶top necrosis、蚀纹etch(不规则的线纹);necrosis symptoms on tomato caused by TMV;一、植物病毒病的症状 ;卷叶Leaf rolling;脉明症vein-clearing;蕨叶症fern leaf; 丛枝症 拐节症 witch’s broom zigzag growth;畸形;萎蔫wilting;2、微观症状microscopic symptom;外表症状的隐潜masking :;二、植物病毒的生态学;;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维系着平衡状态,不要随意打破。 澳大利亚包心莴苣坏死黄化病毒,其毒源植物是野生的苦苣菜(sonchus) 野兔多,引进粘液瘤病毒控制野兔 苦苣菜过多——包心莴苣坏死黄化病毒毒源多 莴苣病毒病大发生;(二)、环境因素;三、植物病毒的传播;三、植物病毒的传播;三、植物病毒的传播;(一)、非介体传播;(一)、非介体传播;(一)、非介体传播;(一)、非介体传播;(一)、非介体传播;(二) 介体vectors传播;主要介体有:昆虫、真菌、螨类、线虫类 昆虫介体有:蚜虫、飞虱、粉虱、甲虫、粉蚧、蓟马、蝽象等 昆虫的传毒过程分为:获毒、潜育、传毒三个时期 获毒饲育期(acquisition feeding period)指无毒昆虫开始取食至已获得传毒能力所需的时间 接毒饲育期(inoculation feeding period )指带毒昆虫在健康植株上引起发病的取食时间。 潜育期(latent feeding period )指昆虫从获得病毒起到能传播给植物所需的时间。;按昆虫获毒后能保持传毒的时间可分为: 非持久性传播(nonpersistent ):口针传播,病毒在体内短期存在,几秒~几分钟即可获毒并立即传毒,也易丧失传毒能力 持久性传播(persistent ):昆虫保持相对较长的传毒时间,数周~数月,其病毒可分为: 循回病毒circulative virus 增殖病毒propagative virus 半持久性传播(semipersistent);蚜虫传播(aphid transmission);aphid transmission;Whitefly Trialeurodes abutilonea 粉虱 ;Leafhoppers ;2、线虫传播 nematode transmission;3、真菌传播fungi transmission 低等真菌:壶菌、根肿菌 二种方式: (1) 病毒粒子附着在游动孢子周身,鞭毛 (2) 病毒在休眠孢子中与休眠孢子共存 但都无证据表明病毒在菌体内增殖 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Light micrograph showing resting spores of Olpidium brassicae;三、植物病毒的传播transmission;四、植物抗病毒防卫反应的原理 (一)、防卫过程 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抗性反应大致分为: 组成型抗性 如表皮角质层、气孔大小等 诱发型抗性 根据寄主和病毒的相互作用,可将防卫反应分为三个阶段: 侵染识别 防卫反应基因活化表达 枯斑产生; ;防卫反应类型;在防卫反应中被诱导的 与抗病有关的物质;PR蛋白;酚类化合物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植物防卫反应的激发;植物防卫反应的激发;五、植物病毒病的防治;(一)、清除传染来源 种子: 豆科、葫芦科、菊科等、留健种 繁殖材料:苗木、接穗、砧木、块根等 杂草、桥梁寄主 污染病毒的土壤、病残体(如TNV,TMV) (二)、防止病毒传播 1、治虫:测报、大田诱杀、物理避虫、隔离栽培、调节播期、杀虫剂等;(二)、防止病毒传播 2、预防接触传播:农事操作、工具等 3、根靠接(果树)、花粉传播预防 (三)、选用脱毒种苗或无病毒种苗 1、繁殖材料检验的索引法(indexing) 2、病毒在植株体内的分布和组织培养 (四)、化学防治 (五)、交叉保护:弱毒株、卫星RNA等 (六)、热处理 (七)、抗病品种;马铃薯病毒病防治; ;选育抗病品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