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之义训南大辞赋学2011.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赋之义训南大辞赋学2011

賦之義訓 南大辭賦學2011 「賦」之同音借字繁多,如尃、敷、鋪、布、播、附皆是,其義多相通,亦多與賦體之特色相關聯。《廣雅.釋詁》:「鋪……播、莫、班、賦,布也」,王念孫疏云:「賦、布、敷、鋪並聲近而義同。」諸字皆有散布、鋪排等義。經史中「賦」字又與「誦」互用,故云「瞍賦矇誦」(《國語.周語上》),即「不歌而誦」之謂,已涉及賦體之義。乃有別於歌辭之「詩」,故「與詩畫境」(《文心雕龍.詮賦》語),賦義與其文體相涉之義可得而言者有四: 一、賦有散布、傳播之義 〈毛公鼎〉銘文:「雩之庶出人事于外,尃命尃政,……自今出入尃命于外……」楊樹達謂:「尃命」即《詩.大雅.烝民》之「明命使賦」、「出納王命」。是「賦」即「尃」之借字。又云:「尃政」即〈烝民〉之「賦政於外」。《說文》:「尃,布也」,則賦可釋為尃、布,於此為散布、頒布之意。則尃命(賦命)、尃政(賦政)即布命(令)、布政,皆言頒布政令之意。尃為敷、布者,《尚書.堯典》:「敬敷五教」,屈萬里釋敷為「布」,云「傳布之意」;〈皋陶謨〉:「敷納以言」,屈氏釋為「普遍採納」,則亦以敷為布。 播,《說文》:「穜也,一曰布也。」播穀於土為穜,即種。《書.堯典》:「播時百穀」,《傳》:「佈種」,孔《疏》:「播是分散之意。」王肅云:「播,敷也」可見播、布(佈)、敷皆有分散之意。賦雖不直接釋為播,但其本字為尃,尃既釋為布,則賦即可釋為布,為播。散布其音謂之播,《周禮》之〈大司樂〉、〈大師〉皆云:「播之以八音」,鄭《注》一釋「被也」,一釋「揚也」。〈瞽矇〉云:「掌播柷梧、簫管、弦歌」,鄭《注》:「播謂發揚其聲。」告語亦稱播,《書.盤庚》:「王播告之」,屈萬里云:「……《說文》作譒,云:『敷也』,按:敷亦布也。王播告之,言以政令告諸臣(使其傳布於民)也。」則播有傳布之意。 二、賦有鋪張、鋪排之義 《文心雕龍.詮賦》云:「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摛文鋪采 尃、敷、鋪皆為擴延、伸衍之意。《詩》之六義謂讀《詩》篇的六種功效,而賦即是指鋪張、鋪排。鄭注《周禮.太師》「六詩」云:「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譚學純等認為賦的敷布是有條理的,而漢賦則重空間的表示,也認為賦體的賦、傅皆為假借字,本字為訓布的尃字。案:古「傅」字發音同布,亦可旁證傅、尃之訓為布,有音義上之關聯。 三、賦有附加之義 賦又借為附,〈毛公鼎〉銘:「小大楚賦」,楊樹達謂:楚賦即《尚書大傳》之「胥賦」,《詩.大雅.緜》之「疏附」。案:《尚書大傳.西伯勘黎》:「周文王胥附、奔輳、先後禦侮,謂之四鄰,以免於羑之害吾有四友焉自吾得賜也,遠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輳與?是致是附皆以傅為賦,賦字蓋音近而借用。傅,《說文》:「相也」,相有輔助之意,與附加之意類同。寓言、託諷皆謂附寓其事,屬賦體之所長。 《文心雕龍.詮賦》謂賦可以「體物寫志可見賦以鋪陳、寓物為手段,而終以顯言外之旨。此皆合於此「附加」之義。 四、賦有諷誦之義 「諷誦」一詞見於《周禮?大司樂》:「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此三大項或六小項之語詞都與言辭有關。鄭《注》云: 興者以善物喻善事。道讀曰導,導者言古以剴今也。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發端曰言,答述曰語。 興就是比興之興,道謂道古鑑今。諷是背誦,以口腔控制聲調之高低急緩謂之誦。言、語指發言、對話。賈《疏》釋「諷誦」云: 云「倍文曰諷」者,謂不開讀之;云「以聲節之曰誦」者,此亦皆背文。但諷是宜言之,無吟詠;誦則非直背文,又為吟詠。 諷、誦都是背文,諷是「直言」(《十三經注疏》賈疏「宜言之」,孫詒讓《周禮正義》引作「直言之」),誦則為「吟詠」之背誦,即《注》所云「以聲節之」,此為其區別。徐養原《周官故書考》:「諷如小兒背書,無回曲;誦則有抑揚頓挫之致。」也說誦是吟誦,要抑揚頓挫,不只背讀而已。 「諷誦」二字雖有異訓,習見其合詞通稱,有吟誦、美讀之意。《荀子?大略》:「少不諷,壯不議論,雖可,未成也。」楊倞《注》:「諷謂就學諷《詩》《書》也。」王念孫《讀書雜志》引《大戴記.曾子立事》說:「『少不諷』當從《大戴記》作『少不諷誦』,諷誦與議論對文。」「諷誦」也見於《周禮?瞽矇》:「諷誦詩、世奠繫,鼓琴瑟。」鄭《注》:「諷誦詩,謂闇讀之,不依詠也……瞽矇主誦詩,并誦世繫……雖不歌,猶鼓琴瑟以播其音美之。」謂諷、誦的闇讀是「不依詠」,謂不歌(長言為詠,《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誦〈世繫〉時,是以琴瑟美其聲,並不是依之而有章曲。「播其音美之」,言諷誦時以琴瑟伴奏,但實況也難免「以聲節之」,是一種美讀朗誦。 另外近日陳韻竹謂賦應作「獻納」、「徵斂」解(說詳下文「賦體之淵源」),但與賦之文體似無相關,故不列入。 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台北:復興書局《皇清經解》影印清.咸豐刻本,民5年(196)。 楊樹達〈毛公鼎四跋〉,見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