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荒漠化的预防和治理 含答案
荒漠化的预防和治理
一、荒漠化的概念和表现
(一)、荒漠化的概念
发生在 、 地区以及一些 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 等自然因素与人类 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荒漠化的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 和 。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一)、自然因素(不能改变)
1、位置(范围)
自然界线: 以西, 、 、 以北。
行政区:包括 、 、 、 。
2、气候
气候类型为 ,气候特点: 。
3、地形
以 、 、 为主。东部为 ,西部为 和 相间分布。
4、植被
植被为 和 景观为主。自东向西表现为由 —— —— 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从 向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的变化为基础的。
5、土壤
由于气候 ,植被 ,土壤发育程度 ,多 。
(二)、人为因素(可以改变)
人为原因 相应措施 根本原因 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 其它措施: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见上表)
四、容易出现荒漠化的地区
(一)、我国西北地区
(二)、中亚
(三)、西亚
(四)、非洲
【巩固练习】
1.导致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分条件由东向西逐渐变干 B.水分条件由西向东逐渐变干
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加
2.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
A.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和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C.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 D.工矿开发不重视环境保护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题。.图中所示各河流( )
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进行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是( )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古长城遗迹
C.西气东输工程 D.草方格沙障
5. 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
C.水 D.光照
6.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②多大风
③水能丰富 ④森林分布广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读图 “西北地区沿北纬32°地形及植被剖面图”,:A.荒漠、裸露荒漠地带B.森林草原地带C.半荒漠、荒漠地带D.草原地带读图,回答:
(1)我国这部分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 。
(2)A地沙漠的名称是 ,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 。
(3)土地荒漠化向扩展的原因是 。
()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9、(2011年江苏卷)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 图19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0为江苏省简图。
图1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doc
- ISO∕IEC 20000-1:2018《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第一部分:服务管理体系要求》之23-“8.7 服务保证”理解与应用指导材料.docx VIP
- 七年级上册英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100题(含参考答案).pdf VIP
- 实习周志20篇.doc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三帆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答案解析.pdf VIP
- ISO∕IEC 20000-12018《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第一部分:服务管理体系要求》之3-“确定服务管理体系范围”理解与应用指导材料.docx VIP
- 矩形容器设计计算(F型-拉杆加固)-JB4735.xls
- 中国东方: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4(摘要).pdf
- ISO∕IEC 20000-1:2018《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第一部分:服务管理体系要求》之15-“7.5成文信息”理解与应用指导材料.docx VIP
- ISO∕IEC 20000-1:2018《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第一部分:服务管理体系要求》之24-“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理解与应用指导材料.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