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书法的和谐自然创新之美-Core.PDF

试论书法的和谐自然创新之美-Core.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书法的和谐自然创新之美-Core

第 卷第 期 武夷学院学报 28 4 Vol.28 No.4 年 月 2009 8 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 AUG.2009 试论书法的“ 和谐、 自然、 创新” 之美 徐尚君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 福建厦门 3 61 005 ) 摘 要: 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美学精神上简析书法艺术的和谐之美、 自然之美、 创新之美。 这是中国传统的特有的一 种艺术观念, 即中国书法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书法; 和谐; 自然; 创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J292.1 A 1674-2109(2009)04-0063-05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它随着时代在不 恕、 中和。 这一文化现象一直主宰和决定着先民的心 断地发展变化, 但无论其如何发展变化, 其总的审美 理素质, 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文化。 故“ 中庸之道” 的哲 基本原则是有传统的继承性, 显示出相当明确的持续 学思想, 对我国书法艺术的美学思想影响极大。 性, 有其独特的审美观念。 中国书法之审美观念, 是中 明代项穆《 书法雅言·中和》 : “ 中和者, 无过之不 华民族传统的哲学思想、 美学精神所孕化和培育而形 及是也。 和也者, 无乖无戾是也。 然中固不可废和, 和 成的。 在对其产生最大影响的主要有儒、 道、 释诸家之 亦不可离中, 如礼节乐和, 本然之体也。 ” 又曰: “ 圆而 思想。 这诸家之思想, 通过书法这一形式, 起着相辅相 且方, 方而复圆, 正能含奇, 奇不失正, 会于中和, 斯为 成的作用, 相互渗透、 融汇、 统一, 更化出一种特有的 美善。 ” 此可谓书法“ 中和之美” 的代表理论。 其本质是 艺术观念, 即中国书法的审美观念。 讲刚柔相济, 不走极端, 是一种矛盾对立的统一, 有着 朴素的唯物论。 王羲之《 笔势论十二章·节制章第十》 一、 书法的“ 和谐之美” 谈字之形势时说: “ 不宜伤密, 密则似疴瘵缠身; 复不 宜伤疏, 疏则似溺水之禽; 不宜伤长, 长则似死蛇挂 在中国传统的书法审美观念上, 书法的“ 和谐之 树; 不宜伤短, 短则似踏死蛤蟆。 ” 宋·姜夔《 续书谱》 美” 是由儒家“ 中庸” 观的思想方法, 讲求“ 和谐” 、 “ 执 曰: “ 用笔不欲太肥, 肥则形浊, 又不欲太瘦, 瘦则形 中” 、 “ 驭正” 的内外“ 谐调” , 落实到艺术方面, 引发出 枯; 不欲多露锋芒, 露则意不持重; 不欲深藏圭角, 藏 书法的“ 和谐之美” 的美学理论。 则体不精神。 ” 清·宋曹《 书法约言·论行书》 道: “ 运用 《 礼记·中庸》 : “ 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 发而皆 不宜太迟, 迟则痴重而少神; 亦不宜太速, 速则窘步而 中节, 谓之和,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 失势。 ” “ 中和” 、 “ 和谐” 观在传统书论上俯拾皆是, 始 达道也, 致中和, 天地人立焉万物育焉。 ” 儒家思想认 终处于主流的地位上, 视之为正统、 道统、 法统。 为, 凡事, 过犹不及。 “ 大乐与天地同和, 大礼与天地同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