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资本逻辑及其走向精选.doc

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资本逻辑及其走向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资本逻辑及其走向精选

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资本逻辑及其走向 武廷海/张城国/张能/徐斌 ? 2013-05-13 14:44:19   来源:《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京)2012年2期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快速城镇化进程受到全球资本流动与积累的驱动,城市不动产“动产化”,农村土地“城镇化”,形成了资本逻辑下的空间生产,取得了巨大社会经济成就,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中的问题。为了克服资本逻辑的悖论,有必要利用国家调控力量,兼顾资本的效率与社会的公平,使空间生产的剩余价值回归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建议统筹国内外资本、统筹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用地界限分明、建设用地市场统一的新型城乡格局,一方面规避城市征地矛盾,保障城市空间的有序增长;另一方面赋予农村建设用地权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关 键 词】城镇化/资本逻辑/空间生产/城乡统筹/建设用地制度   1引言   传统中国立基于农耕文明之上,乡村大地孕育着生命和希望,农民植根于土地,农业哺育着城市。通常在交通便利或形势险要之处兴都设邑,都邑担负着军事、政治和文化的功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城市处于乡村的统治之下,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发展十分缓慢。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开放一系列沿海、沿江或沿主要交通干线城市,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列强则设立租界,城市现代化建设畸形展开,总体看来,这些城市规模小、数量少,只是乡土中国汪洋大海中的一些孤岛。至1949年年末,中国城镇化率还不到10%。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与现代化成为国家发展的目标。城市发展虽经历了“变消费型城市为生产型城市”的过程,留下了深刻的计划经济烙印,但国家城镇体系及区域经济格局已轮廓初具。这一时期,中国城镇化总体水平的变化并不显著,至1978年年末,新中国成立30年后,城镇化率尚不足18%。   1970年代末,党的工作重心全面转向经济建设,中国市场化改革和渐进式开放的大幕随之开启。30多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实践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也改变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组《“十二五”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镇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1949~1978年,计划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手段,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发展非常缓慢而曲折。第二,改革开放以后,1978~2008年,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化机制产生了根本性转变,最大的变化在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发挥了作用。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经济成为全球产业分工链中的重要一环,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形成了若干人口密集的城市群。第三,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增长不再能依赖主要以出口为导向的策略,而要努力做到内需和出口增长并重,把城镇化与结构调整、转型与扩大内需紧密结合起来。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51.3%,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按照每年近1个百分点的速度大幅提升①。2010年3月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UNDESA,2010)发布《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指出,“中国在过去30年中城市化速度极快,超过了其他国家,目前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1/4都在中国。”显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步入了快速城镇化的轨道,各级城市逐渐成为地区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传统意义的“乡土中国”正逐步嬗变为“城市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作为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提高,城镇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综合性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小城镇在吸纳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乡公用设施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服务能力日渐增强。城乡居民在城镇化过程中普遍受益,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中国城镇化历程也面临着巨大困境。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每况愈下,资源耗竭难以为继,诸多社会问题无法回避,这些都成为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果不能妥善破解这些难题,选择更合适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和路径,将会严重制约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历史地看,尽管城市早在改革开放前数千年已经出现,但是快速城镇化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开放是中国城镇化实践的转折点。本文注意到改革开放与中国快速城镇化的内在关联,以改革开放为窗口,探寻中国快速城镇化的内在逻辑及其走向。文章分为3大部分:首先,从全球资本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