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角度对城市特色的再认识 精选.doc

从整体角度对城市特色的再认识 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整体角度对城市特色的再认识 精选

从整体角度对城市特色的再认识——以兰州西关清真寺及周边环境的发展演变为例 [发布时间]:2012-03-16 [作者]:张小娟 毕晓莉   ? 摘要:城市特色是城市地域文化的集中反映,通过以兰州为例,揭示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地域特色营建过程中存在的只注重形象特征的问题,强调只有引入城市特色结构这个概念,才能充分认识城市特色的内涵。 ? 关键词:城市特色,特色结构,伊斯兰文化,兰州 ? 1 引文 在现代化建设浪潮中,许多城市将文化品牌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城市特色的关注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和倾向,即将城市特色等同于城市形象工程,强调城市特色的区别性,尤其是外在特征的可识别性,从而导致了对城市特色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 ? 1.1关于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它的内容和形式明显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城市特色包括外在表现及其内涵两个方面[1]。城市特色既包括自然环境、城市布局、建构筑物、名胜古迹等物质领域,也包括观念风俗、文化、社会、经济等非物质领域。在城市三维建设空间环境中,城市特色作为“有形”的表现,虽然以城市的物质实体空间为载体,但却是物质和非物质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正是这些“有形”反映着“无形”,向人们传递着丰富的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城市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风情、社会生活等,论文以城市物质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 ? 1.2城市特色认识的误区 人对城市环境的感知主要是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的,按照鲁道夫.阿恩海姆[1]的说法,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觉形式,人们往往对那些经常见到的普通事物不感兴趣,而对那些特殊的、特征鲜明的事物容易在视觉中形成强烈的感知。所以城市特色作为对城市个性的充分展示,它与众不同的形体环境最容易被大众所认识。 除了人视觉感知上的猎奇、猎新的特点外,由于人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对于尺度过大的空间环境不容易很好的认识和把握,因此也造成了现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更多地从视觉角度出发,只注重城市环境特征要素的简单表现,或者忽略其中特征不够鲜明的部分,而不能从整体角度、更大的范围来把握城市特色。论文以兰州为例,揭示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地域特色营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此而展开对于城市特色的思考与再认识。 ? 2实例分析——兰州西关清真寺及周边环境的发展演变 ? 2.1兰州的特色文化 兰州从建置到现在已有1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淳厚的丝路文化、民族文化、黄河文化和河谷文化。兰州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其中民族文化以伊斯兰文化最具代表性,回族居民数量众多。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原因,回族人民在城市中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这种聚居的分布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共同的经济文化、生活习惯,一方面也造成了特殊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 充分维护丰富多样的城市文化,保持伊斯兰文化特色,是体现兰州地域特色的重要手段,但实际的规划建设将城市特色等同于城市“景观”,例如只是肤浅地以清真寺为城市标志性景观,忽略了清真寺存在的环境和意义,忽略了城市特色文化的真正涵义,造成今天孤独的城市特色景观元素。 ? 2.2兰州城市特色景观——西关清真寺及周边环境的发展演变 ? 2.2.1西关清真寺概况 兰州西关清真寺始建于明朝洪武或永乐年间,史载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雍正年间曾有扩建,民国初年又扩建临街铺面和院内沐浴室等附属设施。寺占地面积4800多平方米。原寺包括外院、内院、北院三部分,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如大门、帮克楼、礼拜大殿均为飞檐翘角的宫殿式建筑(图1)。 西关清真寺位于兰州旧城内城西门外,昔日,西关、举院、炭市、萃英门一带,汉回杂居,民商交织,多经营牛、羊肉小吃和日用杂品等[2],具有浓郁的传统宗教、商业文化氛围。 ? ? 2.2.2西关清真寺及周边环境的发展演变 ? (1)解放前西关清真寺作为控制性要素,空间结构整体性强 ? ? 西关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因为信奉伊斯兰的穆斯林具有 “围寺而居”的传统,所以清真寺附近的回族居民大约有四五百户。当时,西关寺周围还有很多客店旅社、商业铺面,多集中在今临夏南北路一带,经常沐浴礼拜的客商很多。街区内多为明清时期民居——土木或砖木结构的平房,采用中国传统的围合形式,因为与道路相邻,面宽小,进深大,天井较小[3]。从整体来看,地段内大小院落有机交错,呈现出一定的环清真寺的弧状布置形式(图3),与其它居住布局模式有所不同。 ? 总之,这一时期清真寺以其特殊的宗教意义和较大的体量统领着整个地区,因同样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地段肌理的过渡是模糊的,空间结构整体性强。 ? (2)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地段传统肌理出现异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1958年城市建设,拓宽马路,拆迁安置的住户远离西关寺,居住在附近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