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实施方案汇总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
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
实
施
方
案
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四年十月
目 录
一、利州区改革试点背景 1
(一)利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1
(二)利州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状况 2
1、水利设施建设状况 2
2、水利设施管理状况 3
(三)试点任务及通过试点解决的主要问题 4
1、解决农村水利工程产权不明的问题 4
2、解决群众对项目建设缺乏热情的问题 4
3、解决农村水利工程缺乏管护经费的问题 5
4、探索工程管理模式的问题 5
5、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 6
6、解决农村水利工程所有权人建设投入的主动性、能动性不强的问题 6
(四)开展改革试点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7
1、领导重视、部门协调 7
2、前期工作扎实有力 7
3、干部群众积极性高 7
二、利州区试点思路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 9
1、目标任务 9
2、实现途径 10
三、试点内容及对策措施 11
(一)改革项目的实施方式 11
1、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度 11
2、完善项目建设方式 12
3、完善项目补助方式 13
(二)明晰和移交工程产权 15
4、产权确权和移交 15
5、搞活经营权 18
四、预期成果 21
(一)改革出台的办法 21
1、项目实施方面 21
2、产权确权和移交方面 21
(二)积累的经验 21
(三)改革试验对利州区水利发展的影响 22
(四)?试点可能面临的障碍、存在的困难 22
(五)改革可能的隐患、风险及防控措施 23
五、保障措施 23
(一)加强组织领导 23
(二)强化动态管理 24
(三)加大指导力度 24
(四)实施绩效考核 24
六、我区产权制度改革进度安排 25
(一)试点项目实施步骤 25
(二)产权确权和移交实施步骤 26
广元市利州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实施方案
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提纲的通知》要求,我区拟定在13项试点任务中选取5项作为试点任务。
一、利州区改革试点背景
(一)利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广元市利州区辖3乡、7镇、8个街道,192个村、53个社区,幅员15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万。2013年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1:56.6:38.3,工业化率、城镇化率分别达52%、77.1%,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6%。在全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和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大格局中,按照省委“加快发展川东北经济区”和“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的总体布局,结合实际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明确了走在四川省“夯实底部基础”的前列、走在秦巴山区“实现全面小康”的“两个前列”的战略定位。预计到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将突破3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7亿元,区属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400亿元,辖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实现2.8万元以上、1万元以上,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2%以上。按照十八大确立的“两个倍增”目标分析,利州区生产总值将比全国提前五年实现翻番,比全省提前一年实现翻番,与全市同步实现翻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比全国提前四年、与全省全市同步实现翻番。预计到2020年,利州区生产总值将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两番左右,届时全区人民将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二)利州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状况
1、水利设施建设状况
建国以来,全区人民经过六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在水利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解放初期全区仅有山坪塘510口,蓄、引、提水量201万m3,灌面6700亩,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非常低,农业生产完全是处于靠天种禾的局面,粮食丰歉受制于天,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弱。利州区水利工程大部分建于50~70年代,70%以上的水库均为该段时期所建,截止2013年底,全区共建水利工程8596处,其中:小(1)型水库1座,小(2)水库39座,山坪塘2717口;小型灌溉泵站268处/11980kw,机电井179处/装机6055 Kw,引水堰(闸)131处,灌溉渠道总长1426km(防渗长度197km),蓄水池3120处,水窖270处,其他如人工井等。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3530.32万m3,有效灌面6.8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26万亩。全区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7,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3。因资金有限,全区渠道配套率不高,大部分耕地没有渠道,加之受近年来洪涝、干旱等灾害的严重损毁,输水损失严重,不能正常发挥工程灌溉效益。根据对水利工程现状的分析和农业灌溉需水量的计算,全区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只能抵御轻度干旱。加之大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