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创作手法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创作手法分析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创作手法分析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创作手法分析 黄承箱(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摘要】本文试图就青主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所具有的双重价值,分析其创作手法,以引发更多对 青主艺术歌曲创作的思考,为当下歌曲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青主;《大江东去》;创作手法;字声;旋律;歌曲创作 【中图分类号】J6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67(2009)04—0086一O6 青主的音乐创作以歌曲为主,他一生共创作了20首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歌曲.从1928年 至1931年,在不到四年时间内,他创作了19首艺术歌曲,并于l929年和1931年先后与其妻华 丽丝所创作的7首歌曲结集出版,先后有《清歌集》,《音境》两部歌曲集.但青主早在1920 年留学德国期间即已经根据苏东坡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而创作《大江东去》.由于这首作 品未收入青主的两部歌集中,而他在音乐理论尤其是音乐美学方面的观点又具有极强的吸引 力,因此,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声乐界,对于《大江东去》这首作品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实 际上,《大江东去》不仅是我国最早的艺术歌曲,也是我国最早的依古诗词谱曲的声乐作品; 它既是青主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艺术歌曲的代表作,所以具有双重价值.目前对这首 艺术歌曲的专题研究,『1大都集中于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开创性地位,演唱表演的艺 术处理等方面,对这首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意境塑造手法及思想内涵等方面,一直缺少有深 度的开掘. 一 ,选词立意分析 要分析该歌曲的创作手法,首先必须对歌词的特点进行研究,而青主选择此词谱曲,更带 有明确的寓意.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作诗讽刺新法,八月被捕入狱.后被救出狱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五年在黄州所作.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 结.起笔气势磅礴,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以周瑜壮志未酬的人生经历自比,但并不哀 婉,伤悲,而洋溢着一种豪情壮志.苏轼将政治上的失意,经历的坎坷,心情的沉郁一股脑儿 付诸滔滔江水,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苏轼的豪情壮志,爱国之情以及坎坷 投稿日期:2009-02—21 作者简介:黄承箱(1966一),男,安徽天长人.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作 曲理论与钢琴演(伴)奏与教学. 青主(1893.4.26—1959.5.5)原名廖尚果,又名黎青,黎青主.生于广东惠州.青主自幼聪慧过人,能言善辩.干19l1年 辛亥革命成功后,被选派至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期间,青主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音乐,他不仅经常去听音乐会, 看话剧和歌剧,而且学习了钢琴,小提琴,长笛,竖琴等乐器.从女音乐家海恩里希(后为青主之妻),那里不仅学习演奏 技法,还学习和声,作曲等技法,这些为青主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o年,青主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于 1922年回国,在国内开始了他的音乐创作生活及其革命之路,直至逝世. 这26首歌曲中共有19首是青主作品——《音境》中9首,《清歌集》中10首. 《音境》中也收入了一部分华丽丝的作品,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南京艺术学院JoURzALozNJ芝D1-∞芝TITu1-m一音乐与表演MU∞lcPE10开gt;Ncm—N8∞.o.I音乐刨作理论及作品分析一o∞o一 的经历,时处黑暗中国的青年青主都感同身受. 青主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他渴望中国富强,独立,并且意识到要改变 当时中国的状况,就必须打破其腐朽的制度,在这种先进思想的指导下,他参加了辛亥革命, 以实际行动同封建旧制度进行斗争.赴德学习法律,正表现出他在革故鼎新,文化巨变的时 代,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思考和探索.在其音乐创作中,他仍把自己救国,救民的理想和对祖 国的深切思念寄托在音乐中.以苏轼般的豪情壮志暗示着他对未来的信心和执着. 二,韵辙,字声的旋律化手法分析 1,韵辙与旋律走向 我国古代词调有严格的格律规范,字音的平仄直接体现语言潜在的音乐性.尽管经历了漫 长的历史进程,词调已经消亡,但字声仍在.在中西诸多艺术中,诗歌与音乐最为亲近.中国 还因早期艺术史上”诗”,”歌”同体,”词’,”曲”不分,所以当诗词脱胎成为纯粹的文 学类型后,又遗传了母体的音乐节奏和韵律.【6这种存在于韵辙,格律等形式上的音乐性,也 许正是青主选用中国古诗词进行歌曲创作的缘故之一.所以为古词谱曲时一方面要注意古词的 吟诵感,另一方面还应注意字声的平仄对旋律走向的内在限制. 在传统音韵学归纳的13辙中《大江东去》属于发花辙.而格律主要针对古诗词而言.中 国的语言声调相对丰富,声调的高低抑扬组合成格律,形成错落有致的音响美感.平仄是诗词 格律的一个重要术语,依照四声,将文字分为平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