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彻底”身份转身背后
“最彻底”身份转身背后
2011年4月20日15点28分,金堂县幸福横路县妇幼保健院。一个7斤重的胖小子呱呱坠地。即使过了10多天,李跃强夫妇仍然掩饰不住兴奋。
今天是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一个雨洗过后、充满阳光的日子,记者陪伴两夫妇到土桥镇派出所,为家里添的新丁进行人口登记。随后,记者在登记表上看到,“户别”一栏清楚地写着“居民家庭户口”。
“我们的户口和城里面都没啥区别了!我们的身份都一样了!”――李家人的变化,在成都城乡之间早已不再让人觉得讶异。 从生活和心理上,“农民”标识转变为“居民”标识。而李家的小孩只是千万个新生儿之一――他们是新的一代,城市的新“居民”。
如今,城乡统筹中的成都正在历经着一场巨变,其意义在于将来。对于新生的未来成都人而言,眼下,正是这场震撼人心的历史。
2010年11月16日,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都市对外正式宣布:计划到2012年,城乡二元结构将全面改变,户籍背后的身份差异也将随之消除。
从2003年到2011年,8年经营,成都实现了“最彻底”的户籍改革。其背后,政府在民生上又下了哪些功夫?与身份转变配套的均等化在填补多大的鸿沟?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又如何在身份、居所、生产生活方式上转变,实现精神文明层面上的升华?记者深入到成都市多个区县以及乡镇进行了观察。
成都的“拐点”
快5点了――老余看了下表,9岁的女儿差不多该放学了。他嘱咐着妻子在洗衣店里继续忙活,他得动身了。去年,这对夫妇从温江区八里村搬到天香路社区的安置小区“大同上郡”里居住,两口子在附近开起了洗衣店。
不远处的街口,是一栋由几块具有童趣的色彩所包裹的三层楼房,上面写着“4:30社区学校”。三三两两的小学生正跳着蹦着进了校门。“我今天去陪女儿搞活动!”老余一脸兴奋。
当记者和老余走进“4:30社区学校”,置身在一个五彩斑斓的活动室里时,小朋友们已经沸腾起来,在学校社工的指导下,几个小孩和家长开始了“亲子沟通”的活动。“亲子沟通?我们以前根本懂不起。”老余捂着嘴笑,“这次还是跟孩???一起来学习。以前农村里面哪有这个条件?娃娃放学了也没管。现在在这里就可以像城里娃娃一样,学点唱歌跳舞,娃娃喜欢!”
4:30社区学校――“这类丰富小孩业余生活的学校,在涉农社区已经红火了多年。”万春镇党委书记袁顺明告诉记者,“这是区委区政府出资支持的,为小孩们提供免费服务。”
从前可能只会出现在城市的“玩意儿”,如今农民一样在自己的社区里享受。而教育还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农民搬进新型社区后,还有哪些与民生有关的配套设施在进行着城乡“均衡化”?
成都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政策法规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1+13工程”――“1个镇有13项具体的配套设施,先落地再开花,最后实现‘全覆盖’。”他给记者展示了一份标准配备表,包含学校、卫生院、劳动保障站、日用品放心店、垃圾转运站、给排水系统、垃圾转运站、公交站点甚至停车场在内的公共设施如同“清单”一样被开列出来,其中规模大小、功能标准皆有要求。重点安置的镇还要按“1+17”来落实。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均衡化的“起跑线”曾经很不乐观。据相关统计,2008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达3.33:1倍,如果加上各种福利保障及其他公共服务,这个差距达到6:1。以教育为例,城市小学的校均固定资产总额是农村小学的8.3倍,更不用说教育质量在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了。而在医疗领域,成都有近10%的行政村没有卫生室。
从2003年开始,每个乡镇每年有了20万元的公共服务资金,7年间,鸿沟在一点点地消弭。特别在2007年6月,成都市正式提出 “全域成都”的理念来统领整盘棋之后,均衡化的步伐更在加大。
当记者走访了多个村镇的新型社区,总结几天的感性体会,就是一句话:农民生活环境已高度集成化,与都市小区别无二致。当你随意选择一个社区,在一个普通业主的带领下,进屋参观他雅致的客厅、卧室、阳台,然后坐在他家舒适的沙发上和他聊天,你就能得到这种验证。对于一个农民来讲,这次成都市彻底的户籍改革给他带来的讶异,其实并不大。
“‘水到渠成’―― 应当说,为天下先的勇气是来源于多年积累的气候。正是成都多年来在民生建设上的努力才最后让户籍改革这样彻底。”上述那位成都市统筹委的负责人认为,“户籍,也是民生的一种。”
最早始于《管子》记载的“户籍”二字,在今天看来,更有着特殊意义。户籍上消除“鸿沟”,是现代社会对于取消门户之别、人人平等权力、共享社会繁荣的文明新象。它是一场更深刻的民生改善。
而“农民”变“居民”,这使得社保、养老这样的“软民生”在成都的“全域化”有了根基。在城乡劳动力与生产要素有了自由流动的基础上,20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