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留金画”大师徐令仪艺术人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留金画”大师徐令仪艺术人生

“留金画”大师徐令仪艺术人生   由于父辈们的关系,笔者和著名历史学家徐子明之女#65380;国际著名工笔大师#65380;留金画画家徐令仪女士多有联系和交往,深为其在书画艺术方面的高深造诣和崇高的爱国言行而感佩。   什么是“留金画”?就是在不透水#65380;不吸墨#65380;以金粉铺底作成的金笺上作画。在价钱不菲的金笺上初构草稿后,以特殊的贵重颜料如水晶白#65380;蓝宝#65380;翡翠绿等,反复层层填彩,留下金色线条为边。   由于金笺的特殊质料,作留金画一旦下笔,就难修改,“一笔定江山”,必须有很深的功力#65380;极大的毅力和耐心,才能画就一幅留金画佳作。比如一对戏猫#65380;一匹骏马,要在金笺上画出绵密的猫毛#65380;马鬃,且须丝丝入扣#65380;栩栩如生,所下的功夫很惊人。   徐令仪言,她的每一幅创作都是呕心沥血的结晶,都藏有“真#65380;善#65380;美”的教育意义,父慈子孝都沉潜在图意中。每幅画至少专注工作几十个小时,往往耗上几个星期才能完成。“这不但难,还要有深功夫”,徐令仪如是感叹。      受到启发 研习“留金画”      据徐令仪回忆,她之所以在国画的原有道路上,进一步走上前人绝迹的留金画之路,完全出于张大千的激励与启发。   大千居士与徐令仪的父亲――前北大知名史学家徐子明教授是好友,令仪女士因父亲的关系也与大千熟识,常与之游,请益画事。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张大千以金笺作了4张泼墨荷花,令仪看了心仪不已,询问大千为何用金笺作画,大千说:“小娃儿,你要是能在金笺上画出留金画,就了不起了。”   大千并期许令仪,要成为创世代的大画家,一定要能创新,要能自成一体。张大千这番话,深深烙印在令仪心底,此后她潜心留金画,近30年不息。   专注于冷僻辛苦#65380;要下深功夫的留金画,鲜明地反映出徐令仪的个性与心性。这也是其来有因,出于“家学”。   徐令仪的父亲徐子明是民初与胡适作对的著名“保守派”学者,也是对令仪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徐家为江苏宜兴世家大族,清末一门三进士一状元。徐令仪的曾叔祖徐致靖??清朝大学士,曾为晚清变法运动的先驱,祖父拔贡,3位叔祖都是进士。徐府自设私塾,免费教育有志向上的贫困子弟,真正实行孔圣人“有教无类”的名训。徐悲鸿与徐子明家族毫无血缘关系,但他是徐子明的伴谈好友,亲如手足。因此,徐令仪从小就称他为“悲叔”。   徐子明幼年即有神童之称。13岁以前已读完基础国学和《四书》#65380;《五经》,14岁开始接受西式教育。他是首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先后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及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分别取得政治学和史学博士,精通6国语言,民国四年回国,在北大任教。   徐子明虽留洋,且曾讲授西洋史,但力主保持中国国粹,与黄季刚#65380;辜鸿铭#65380;林公铎等北大大儒相交,反对“五四”运动及白话文,与当时新派领袖胡适抗衡。徐子明曾写《胡祸丛谈》,痛斥“五四”运动毁弃儒家传统文化,也自行出版“挽拦”,欲力挽传统国粹于即倒,但终究徒然。徐也因此在“五四”运动蔚然成风后,被视为保守派。   徐子明失望之余,遂将期望寄于爱女令仪身上。“爸爸有意留我为种子,为儒家传统作见证,也为徐家留下足以傲世的成就。”徐令仪回忆说。      家学薰陶 阅历深厚      在父亲的严格督导下,令仪两岁八个月起认字,并由父亲亲授《四书》#65380;《五经》和诗词歌赋。徐子明教法很特别,要令仪先看,明白大要,再作讲解,然后要求熟背,连小注也得默写。13岁时,徐子明再教令仪英文。终其一生,徐令仪未上过正规学校,未拿过一张正式学校文凭,她的国学底子与基础知识,都是由父亲亲授建立起来。   除“家学薰陶”外,令仪更有常人鲜有的阅历。由于与徐子明往来者多为博学知名之士。徐府常高朋满座,评人议事,令仪耳濡目染,获益不浅。加上令仪是最受宠爱的幺女,徐子明外出应酬,常有意带着令仪在旁当“小跟班”,增长见闻,令仪因此从小认识艺文政学界知名人士,如张大千#65380;郎静山#65380;陈立夫#65380;方东美#65380;姚琮姚#65380;丁治磐和徐悲鸿等。   徐令仪忆述一段20年前的往事,虽是茶余笑谈,也反映她父荫之厚。   许多当年艺文学界前辈,因与徐子明熟识,爱屋及乌,也视令仪如同己出。1982年,令仪应国民党文工会之邀,在台北“文苑”举办画展,令仪亲自拜访平日常请益的艺文前辈张大千#65380;郎静山#65380;丁治磐#65380;陈立夫#65380;黄君璧#65380;张其?等6人,他们当时都已逾80岁,郎静山更近90高龄。六老念着与徐子明的深厚交情,爱护令仪,在令仪画展请柬上,六老亲笔联名引介,在台北艺坛引起轰动,一时传为佳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