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心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科心理课件.ppt

绪 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医学心理学 1.定义/三类因素/两大内容(P1) 2.医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医学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 二、精神卫生学 第二节 精神医学的基本观点 一、人不仅具有生物特性,同时具有 心理社会特性 二、心身统一的整体观 三、人与环境的统一观 四、认知与评价的观点 五、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 第三节 精神卫生的兴起与发展 1.精神卫生与中西医产生关系密切 2.当今精神卫生的趋势(P5) 第四节 精神卫生立法 1.WHO标准的十条要点 2.我国卫生立法的进程 第五节 我国精神卫生的现状 第六节 全科医生学习医学心理学及精神医学的意义 1、新医学模式的要求; 2、满足社区人民健康需求的基础; 3、实施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P7~8)。 第一章 心理社会 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 心理应激 一、应激的定义及其特点 (一) 应激的一般概念 1、应激是有害环境对机体的刺激 2、应激是机体对有害环境的反应 3、应激是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 心理应激的定义(P10) (三) 对心理应激的认识特点 二. 应激源 (一) 定义 (二) 类别(P11) 三. 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 (一) 心理中介机制 (二) 生理中介机制 四. 应激反应 (一) 躯体性应激反应 (二) 心理应激反应 (三) 行为应激反应 (四) 综合性应激反应 第二节 挫折与防御反应 一. 挫折 (一) 挫折的意义(P20) (二) 挫折的原因 1. 客观原因 2. 主观原因 (三) 影响挫折的因素(P20) 1. 抱负水平 2. 个人容忍力 (四) 挫折反应------应对 1. 应对的含义 2. 常见的应对行为(P21) 盘算问题解决 寻求支持与疏导 焦虑 攻击 冷漠 病态固执 妥协 退化 二. 防御反应 心理防御反应的涵义(P22) (一)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1、爱的防御机制 2、幼稚的防御机制 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4、成熟的防御机制 (二) 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 1.否认 7.转移 13.理想化 2.合理化 8.退化 14.补偿 3.升华 9.投射 15.同一化 4.幽默 10.幻想 16.隔离 5.潜抑 11.曲解 17.抵消 6.反向 12.摄入 第三节 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与心身医学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P26) (二)心身疾病的判定标准 1、DSM-ш的三条标准(P26) 2、心身疾病与神经症的区别 (三)心身疾病的患病范围与患病率 范围广,发病率高,有增加趋势 (四)心身医学含义 (五)心身医学的研究途径 1.心理动力学途径 (1)冲突特异理论 (2)疾病的人格特异性理论 2、心理生理学途径 (1)应激学说 (2)皮质内脏相关学说 3、行为途径 条件反射学说(或称学习理论) 以上三种途径宜互为补充,有机结合。 二、心理因素与心身疾病 (一)心理刺激物与心身疾病 1、整体研究上:非决定性因素 2、以个体来说:可致心身疾病 (二)心理特征与心身疾病 1、心理特征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 2、心理特征与心理疾病密切相关(P31) (三)心理应激或情绪反应与心身疾病 1.特异性假说 2.非特异性假说 总之,心理因素是由心理刺激物通过心理特征引起情绪反应而实现对人心身疾病的影响的(P32)。 三. 社会文化因素与心身疾病 四. 生物学因素与心身疾病 1. 心身疾病发生的四个关键环节(P33) 2. 心理社会因素总是要通过个体生理基础----脆弱器官才能产生对躯体的影响,即导致或加重躯体疾病。 五.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人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来实现心理因素引起生理反应并调节这种应激反应的,由此诱发身体器官的病理变化而导致心身疾病(P33~34图)。 六.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原则 (一) 预防 1.个体心理卫生:培养健全人格,锻炼应对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储备社会支持力量; 2.群体心理卫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运用心理科学指导,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二) 诊断 1. 诊断内容包括:躯体诊断和心理诊断 2. 诊断的切入点:躯体症状与器官损害 (三) 治疗 1. 改变环境 2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