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生态旅游及其规范化建设.ppt

  1. 1、本文档共1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生态旅游及其规范化建设.ppt

第七章 生态旅游 及其规范化建设 一 生态旅游概述 大多数观点认为“生态旅游”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curain)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的。但是,直到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推广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之后,生态旅游才作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1.生态旅游定义 一般说来,自然旅游和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上的旅游可以被视为生态旅游。不仅是指所有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而且强调被观览的景物不应受到损失。 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 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在世界生态旅游峰会的致词中指出:“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肩负着三个方面的迫在眉睫的使命:经济方面要刺激经济活力、减少贫困;社会方面要为最弱势人群创造就业岗位;环境方面要为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必要的财力。生态旅游的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为这三个重要的目标齐心协力的工作。” 2.生态旅游活动类型 与生态旅游几乎同一时期出现的相关概念和词汇也很多,如自然旅游(nature tourism) 荒野旅游(wilderness tourism) 探险旅游(adventure tourism) 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 绿色旅游(green tourism) 替代性旅游(alternative tourism) 与环境资源相适应的旅游(appropriate tourism) 科考旅游(scientific tourism) 文化旅游(cultural tourism) 无负面影响的旅游(no negative impact tourism) 农业旅游(agro tourism) 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 软旅游(soft tourism)等等 我国生态旅游产品的主要类型   1999年,国家旅游局同有关部门逐步规划开发,建设了一批生态旅游区,主要类型包括了海洋、山地、沙漠、草原、热带动植物等。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形式已从原生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旅游对象包括原野、冰川、自然保护区、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主体活动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当时推出的生态旅游的类型主要包括了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保护环境、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香格里拉探秘游、海洋之旅等十大类专项产品,共193项,向世界推荐开展生态旅游的森林公园119个,《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风景名胜区7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个,中国植物园11个。 3.生态旅游的目标 生态旅游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 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生态旅游对游客的要求 1. 在参观一个地方之前,要了解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点。 2. 尊重访问目的地文化,不要将自已的文化价值强加于人,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3. 不接近、不追逐、不投喂、不搂抱、不恐吓动物,参观野生动物时,不要穿鲜艳的服装。 4. 自觉做到不踏踩贵重植物。不采集受保护和濒危的动植样品。 5. 不购买、不携归被保护生物及制品。 6. 不丢弃垃圾、不污染水土;去特殊地区要自备用具,将垃圾运回。 7. 积极参加保护自然生态的各种有益活动。 8. 了解自然对人自身的要求,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取得更清楚的认识。 4.1 生态旅游者的权益与责任 传统旅游单向责任模式:人类中心论 对旅游者负责 初级生态旅游单向责任模式:生物中心论 对旅游目的地负责 高级生态旅游双向责任模式:人与自然协调论 旅游目的地责任:环境、社会、经济 生态旅游者责任:权利、利益 4.2 生态旅游者的分类 严格的生态旅游者 具有严格的生态意识 具有深刻的环境责任感 旅游行为不同于大众旅游者 一般的生态旅游者 具有中等的或表层的生态意识 具有浅显的环境责任感 旅游行为类似于大众旅游者 组织性生态旅游者 具有接近于严格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环境责任感,但对旅游服务要求更高 4.3 生态旅游者的形成 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 生态旅游地因素:旅游资源 旅游地可进入性 旅游设施 生态旅游者因素:闲暇时间 经济能力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