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共35张PPT)
五、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_____________,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较多的___________,在无氧条件下产生_______和_________。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没有天敌和其他灾害,酵母菌种群呈_____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______型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_________的方法。 (1).取相同试管3,分别分别标号1、2、3。各加入10mL肉汤培养液(或马铃薯培养液),塞上棉塞。 (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气灭菌后,冷却至室温。 (3).将等量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摇匀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菌个数,做好记录。 (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28℃下培养7天。 (5).每天同一时间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血细胞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室。 议一议: 1、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6、结果分析? 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增加后降低。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何种措施? 4、需要设置对照组吗? 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 减少误差。 可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后再计数。 *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直接反应 迁入率和迁出率 直接决定 种群的数量特征 预测 变化趋势 间接影响 常用研究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数量的变化。 数学模型 1、概念: 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表现形式:公式、图表、折线图等形式。 3、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问题探讨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 二分裂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 问题:细菌数量怎样变化的? 2、提出合理的假设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3、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4、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列出表格,根据表格画曲线,推导公式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分裂次数 数量(个)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时间(min)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 2 3 4 5 6 7 8 9 1、图表法:填写下表:计算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单位为min)产生后代的数量。 2.公式法:n代细菌数量Nn的计算公式是: Nn 3.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1×2n 解:n= 60min x72h/20min=216 Nn=1×2n =2 216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4、曲线图 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菌的数量增长曲线。 曲线图与数学公式比较, 有哪些优点? 曲线图:直观 数学公式:精确 理想条件下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859年,一个英格兰的农民带着24只野兔,登陆澳大利亚并定居下来,但谁也没想到,一个世纪之后,这个澳洲“客人”的数量呈指数增长,达到6亿只之巨。 实例1 实例2 1500 500 1000 0 37 38 39 40 41 42年份 某海岛上环颈雉种群的增长 种群数量/个 自然界确有类似的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在20世纪30年代时,人们将环颈雉引入到美国的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环颈雉种群的增长大致符合“J”型曲线(右图)。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 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没有环境阻力) ③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λ﹥1) ④量的计算: N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必修3第六章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共68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共27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共40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3第六章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共72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3第六章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共20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3第六章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共28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3第六章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共36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3第六章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共41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共44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共27张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