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届高考化学三轮复习简易通广东专用三级排查大提分配套课件: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三年考向 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2013·上海,1 2013·重庆,8 2013·海南,2 2012·天津,3 2012·海南,2 2011·四川,8 知识点2:物质分类及化学反应的分类 2013·上海,2 2013·四川,2 2013·天津,1 2012·广东,7 2012·山东,7 2012·全国新课标,8 2011·广东,7 知识点3: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2013·江苏,2 2012·海南,9 2012·江苏,2 2011·上海,4 主要考点 (说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3.NaHCO3溶液呈碱性和NaHSO3溶液呈酸性的原理虽然不同,但二者都属于弱酸的酸式盐。 ( )。 4.Na2CO3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这是交叉分类法。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这是树状分类法。 ( )。 5.化合物既可以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等,又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 )。 6.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硅单质具有金属光泽,但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 )。 7.浓H2SO4既属于强酸、二元酸,又属于含氧酸,还属于氧化性酸。 ( )。 8.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 9.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SiO2;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 )。 10.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 )。 11.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 ( )。 答案 1.√;2.×(正确为:SO3的水溶液是混合物,Cu是单质,二者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BaSO4难溶解于水其水溶液导电能力尽管很弱,但溶于水部分全部电离仍属于电解质。);3.√;4.√;5.√;6.√;7.√;8.√;9.√;10.√;11.×(正确为: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12.√;13.√;14.√ 猜想依据 (1)命题导向: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的基础学科语言,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内容。 (2)命题角度:化学用语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2)若D为某金属单质,向C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A的结构式为________,B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若D为强电解质溶液,A和C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则A和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猜想依据 (1)命题导向: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分类是高考的热点。 (2)命题角度: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对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问题设计]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 B.水银、水玻璃、胆矾都是纯净物 C.HCl、NH3、BaSO4都是电解质 D.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 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NH3是非电解质,NH3·H2O才是电解质;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A 4.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①浓硫酸(98%),②无水氯化钙,③变色硅胶[硅胶的主要成分是硅酸失水后的聚合物,在其中掺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钴(CoCl2)作指示剂。无水氯化钴呈蓝色,吸水后变为CoCl2·6H2O呈粉红色],④五氧化二磷,⑤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氧化钙,制法是:把生石灰加到浓的烧碱溶液中,再加强热蒸干)等。 (1)写出制取干燥剂碱石灰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②④⑤ D.全部 猜想依据 (1)命题导向: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 (2)命题角度: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问题设计] 5.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双选) ( )。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衣柜中防虫卫生球(主要成分是萘)会慢慢消失 解析 B中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而净水;C中料酒中的CH3CH2OH与食醋中的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CH3COOC2H5具有香味;A中是利用甘油的吸水性;D中萘易升华,是物理变化。 答案 AD 6.下表中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