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4节群落的结构和演替.ppt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4节群落的结构和演替.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4节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看一看:种间斗争与竞争的关系如何? 答案:种间斗争包括捕食、竞争和寄生,竞争是种间斗争的一种形式。 顶极群落(浙江科技版) 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演替也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 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演替所达到的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climax)。 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顶极状态。顶极群落主要是由年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所决定的,如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是热带雨林;在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是北方针叶林;在中温中湿的条件下,顶级群落是温带草原;在低温低湿条件下,顶极群落是苔原;在极端缺水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沙漠(上图)。 1. 什么叫优势种?(中国地图版) 【提示】 群落中少数物种能够凭借自己的大小、数量和生命力对群落外貌和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样的物种就是群落的优势种。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大、数量多、生活能力强的物种,如蒙古草原上的大针茅。 2.举例说明人工顶极群落? 【提示】 人类可以模仿自然,建立人工顶极群落,如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在发展橡胶的同时,按自然顶极群落的分层现象,中部配置金鸡纳、大叶茶,下部种植草本植物砂仁、黄花菜等,形成了乔灌草结构的人工混交林,这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也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自然环境,获得顶极群落的效果。 1.种群与群落的关系 生物群落以种群为单位,是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使各种生物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了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整体,其关系可表示为: 各种种群之和=群落,或种群 群落 1.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 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 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 解析: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都是由多种生物组成的。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并不只有一个红树物种,还包括与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而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是由单一的物种——红松组成的,不能构成群落而是一个种群。 答案:D 特别提醒:①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 ②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 ③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④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不同种生物争夺同种食物或生活空间的现象)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含竞争,而生存斗争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之一。很明显,生存斗争内容更丰富,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 2.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________。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种间关系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根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亦随着增多(减少);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答案:(1)③ ② ① ④ (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 (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4)②和④ (5)狐死亡,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草制约),最后趋于稳定 1.群落的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 乔木层——接受全光照 灌木层——利用全光照的10% 草本层——仅利用1%~5%的光照 苔藓地衣层——仅利用微弱的光照 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等有关。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猫头鹰——森林上层 大山雀——灌木层 鹿、野猪——地面活动 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2.群落的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3.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生物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