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实验室生物安全-柳正卫.pptVIP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核病实验室生物安全 柳正卫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所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微生物学实验室含有生物危险因子,人们必须通过建造安全防护实验室(BSL I-IV),使用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遵从严格的管理和标准化操作规程等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周围环境及实验样品不被污染,这些措施就构成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内容。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历史沿革 七十年代以前,国内外在烈性传染病研究中均采用传统的个体防护,隔离,消毒灭菌和严格的操作规范,以达到生物安全的目的。但仍时有实验室感染事故的报道。 实验室感染的相关报道 1941 - Meyer and Eddie 在美国74个实验室发生了马尔他热感染(Brucella) 1949 - Sulkin and Pike 222 例病毒感染 (21 例死亡),仅有 27% 与已知的事故相关 1951, 1965, 1976 - Sulkin and Pike 与实验室相关的感染调查结果: 总共 5,000 多个实验室,累计病例 3,921 个,多数病种为: 肝炎,马尔他热, 结核, Tularemia (野兔热), 伤寒, Ven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委内瑞拉马脑炎) 不到20%的病例与已报告的事故有关 80%的病例似乎与感染性气溶胶有关 Pike RM, Sulkin SE, Schulze ML. 1965. Continuing importance of laboratory-acquired infections. Am J Public Health Nations Health. Vol. 55: 190-9 实验室感染的相关报道 1974年Skinhoj报道在丹麦的一个化学临床实验室工作的雇员的肝炎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7倍(每年2.3人/1000雇员)。 1976年Harrington和Shannon 的调查表明,在英国医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结核病感染的危险比普通人群高5倍。在大不列颠,肝炎和志贺菌病也继续认为是职业性危险,同结核病一起构成第三大最常见、与职业有关的传染病。 实验室感染的相关报道 1987年澳大利亚发生新城疫实验室感染,引起高度重视,加强了对操作规程和实验室的管理。 1994年澳大利亚发生Hendra病毒感染(新出现的致死疾病),对BSL-4级实验室的规范化起了很大作用。 实验室感染的相关报道 2003年9月,一名27岁的研究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因不恰当的实验程序,受到西尼罗河病毒样本与非典冠状病毒的交叉感染。 2003年12月17日,台湾“卫生署疾病管制局”证实,一名非典研究人员在全球安全等级最高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因违规操作不慎感染了非典病毒。 2004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人员,采用未经论证的非典病毒灭活方法,在不符合防护要求的普通实验室内操作非典感染材料,造成北京、安徽发生非典疫情。 实验室感染原因 在接种时不小心将传染物注入体内 被感染动物咬伤 注射器喷溅 离心机事故 微生物气溶胶 迄今人们认识到的80%起因不明的实验室感染事故原因主要是在操作中产生了微生物气溶胶 实验室感染 尽管生物安全的意识和措施不断强化,实验室感染的案例仍时有发生 1. Collins, C.H., and Kennedy, D.A. Laboratory-acquired infections. In: Laboratory-acquired infections: history, incidence, causes and preventions. Oxford, UK: Butterworth-Heinemann, 1999;1-37. 2. Harding, A.L., and Brandt Byers, K. Epidemiology of laboratory-associated infections. In: Fleming, D.O., and Hunt, D.L. Biological safet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Washington, DC: ASM Press, 2000;35-54. 3. Sewell, D.L. Laboratory-associated infections and biosafety. Clin Microbiol Rev 1995;8:389-405. 4. Gaidamonvich, S.Y., Butenko, A.M., and Leschinskaya, H.V. Human laboratory acquired arbo-, arena-, and hantaviru

文档评论(0)

peace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