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唐朝政治制度的变化.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8唐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唐朝前期政治制度的变化 一、唐朝前期政治制度的变化 1、中书门下体制的形成和使职的发展 唐初的三省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仍然是一种过渡。谋议决策和行政明确分离,各部门职掌固定,少有弹性。这些都不能适应急速变化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形势。 决策与行政分离,政事堂与中书省、门下省是负责决策和作出重大决定的,宰相每天上午在门下省开会,政事堂会议讨论和决定军国大事和一般行政事务。执行的是尚书省。尚书省原来的职权是可以对很多事情作出决定的。到了唐朝初年,尚书省所作出的这种决定,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核,也就是说尚书省没有自己的最终决定权。不经过门下省,哪怕是一个小事情,它也决定不了。这与宋朝以后,特别是明、清不同。明清的六部本身就可以作出一些决定,直接下发。唐朝的尚书省的决定必须是通过门下省审核以后报告给皇帝知道或奏请批准后才能实行。决策和行政的分离,使尚书省的行政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减少了处理政务的灵活性。真正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上上下下都要经过一个过程,不是很机动灵活。 各部门职掌固定,非常具体,是由“令”加以规定的,所以没有什么弹性,没有灵活处理新出现问题的权力,遇到新的情况无法处理。尚书各部掌政令,据令式以掌政令。遇到新的情况,无令式可循,便也无权处理。 当然,唐朝法令有些规定,有些事情非常急迫的,可以灵活处理。但从制度上来说,缺少这种灵活性。在唐朝初年,这种情况是可以的。当时社会经济不发展,边疆事务也不是太多。另外还有一点,官吏的素质还不是很高,缺乏灵活处理事务的能力。这种制度适合唐朝初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适合当时官员的情况。三省体制在唐朝初年还是有它的生命力的。 武则天以后,唐朝的社会经济在加速向前发展。边疆形势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从唐太宗开始,一直到高宗前期,对外战争不断,但战争本身主要是防御和巩固整个唐朝的疆域。高宗时期,东边扩展到鸭绿江,西边扩展到巴尔咯什湖,疆域是很大的,这是一个方面。但很多地方不容易接受统治,事情越来越多。同时,吐蕃也处在上升时期。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是边疆形势发展,导致政府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这些新的事情都不在政府原来规定的管辖的范围之内,而且原来的法令也管不了这些事情,唐初的政治制度和法令开始不适应新的情况。唐太宗所说的“百司商量,宰相筹画,於事稳便,方可奏行。”这样一套政务处理的程式也不适应急速变化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形势。问题越来越多,其中有些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和法令的改变来解决,有些则是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去解决。因而出现了有些事情无令式可循、无部门去管的情况。这样就出现了三个情况: 一、皇帝要亲自处理的奏章越来越多。出现了新情况,无令可循,没有机构来处理,只能向皇帝打报告,大臣和有关部门都可以打报告。这些问题需要皇帝来作出决断。唐朝初年也有很多给皇帝的表状,一般都是节日时祝贺的话,皇帝看也可,不看也可。但现在各种报告都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 二、武则天以后不断派出大臣处理各种新出现的问题,皇帝遇有事情就临时派遣使臣,也就是所谓“差遣和使职”。有些问题是需要长期处理,作为临时差遣的使职逐渐成为固定的使职。节度使就是最早由临时派遣转变而来的固定使职。 三、碰到问题或为了使派出去的官员能够有令可循,就颁发制敕进行处分,通过制、敕颁布很多新的处理办法。这些制敕,包括赦文,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颁发的。其中一些制敕中明确指明“以为永式”的,便成为令式的一部分。 而三省的权力则逐步向政事堂靠拢集中。尚书、门下地位不断下降,并逐步丧失部分职权。这是一个权力从分散到集中,并且回归到宰相重新作为行政首脑的过程。 第二、第三种情况是这样解决的。再看皇帝怎样解决需要亲自处理的奏章越来越多的问题。 唐初制度规定,三省六部和各部门职掌范围以内的政务和事务和同道尚书省以后汇总到尚书省以后,送交门下省。门下省根据性质作不同的处理。这都是在令式中有规定的。而各种议、表则送交皇帝处理。在太宗和高宗初年大臣直接送呈皇帝的大多是贺表,不需要进行处理。进入七世纪进六七十年代,随着对外战争的展开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情况,需要向皇帝请示报告。皇帝需要亲自处理的事务突然多了起来。这个时期唐高宗的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经常头晕,于是让皇后武则天协助处理。如果只是这样,还可以看作是因为高宗身体问题而采取的一种览时的措施。而问题是这种需要皇帝需要亲自处理的文书越来越多,高宗和武则天也处理不过来,怎么办?如果硬着头皮去看,弄不好就会重蹈秦始皇和隋文帝的复辙,成天埋在公文堆中。于时把一些文士以修书为名,召到宫中,帮助阅读和处理这些文书。这说明唐初建立起来的决策机制已经不适应当时的情况,而制度还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 史书上说这是为了分宰相之权。这个说法是片面的,很不准确的。 《旧唐书》卷190中《元万顷传》:“时天后讽高宗广召文词之士入禁中修撰,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