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文学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0年代文学概述

自我介绍 董正宇,湖南衡东人,博士,教授。 QQ:294932713 电话办公地点:1教学楼1304房 3、其他政治力量及其活动 邓寅达为首、主张进行“平民革命”、建设国家资本主义的第三党 汪精卫、陈公博为首的、主张“改组国民党”和重新“确立农工小资产阶级的联合阵线”的改组派 胡适、罗隆基为代表、要求废除党治实行人治、反对暴力革命、呼吁发起“人权运动”的人权派 4、日本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这段时间,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分离华北地区、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期。 二、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走向 1、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与党制文学企图 一是对革命文艺工作者进行拘捕、监禁乃至屠杀。 二是捣毁进步文艺团体和书店,查禁进步文艺书籍。 三是提出“三民主义文艺”口号,发起“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拓展 1930年以来,左翼作家联盟、戏剧家联盟、社会科学家联盟、音乐家联盟、新闻记者联盟、电影院联盟等组织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形成了文化革命的浩大声势。 3、其他文化文学力量及其活动 20世纪30年代既不属于国民党文化文学阵营,也不属于共产党和“左联”阵线的流派、社团:“新月派”、“京派”、“现代派”、“新感觉派”、“论语派”,以及不属于任何派别或社团的“独立作家”,如巴金、老舍、曹禺等。 上述这些流派、社团或独立作家,因其共同的倾向是信奉民主主义或自由主义,因此,他们的文学理论、创作实践,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颇具特色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潮流。 4、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三、 30年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思潮的分流 1、以共产党、左翼作家为代表的“左翼文学思潮” 2、以无党派、独立社团或自由作家为代表的中间派或曰“独立文学思潮” 3、以国民党及其御用文人为代表的“右翼文学思潮” (二)流派的多元 两大文学形态:左翼文学和后五四文学 三大文学流派: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海派文学 正是这两大形态、三大文学流派之间的对峙与互渗,共同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多元性与多样性。 1、三大流派产生的时间:20年代末、20世纪30年代初 2、形成原因:五四文学分流和社会政治变动的结果 3、各具特色的文学内容 左翼文学:反帝、反封建和救亡图存,如茅盾《子夜》、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的《遥远的风砂》、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儿子》等 京派文学:描写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把东方情调的诗情画意融合在乡风民俗的从容描述之中,不断吟唱出民族忧患的凄婉曲调。如废名《竹林的故事》、《桥》、芦焚《里门拾记》、《果园城记》,沈从文《萧萧》、《边城》、《三三》等 海派文学:既认同都市,也批判都市造成人的异化,批判机械文明对人性的压制;既描写性爱,并把它视为一种主要时尚,同时也态度严肃,并注重形式的创新。如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穆时英的名篇《上海的狐步舞》、《黑牡丹》、《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三)题材的拓展 1、“革命+恋爱”婚恋描写模式的出现 蒋光慈的作品最初在革命题材的粗豪情感中注入浪漫的情愫,极力为革命者披上一层罗曼蒂克的面纱。 其后洪灵菲的《流亡》三部曲、阳翰笙的《地泉》三部曲、戴平万的《丰收》、胡也频的《光明在我们前面》、《到莫斯科去》等作品,均类似这种模式。 2、工农题材的更新 正面描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工农大众的觉醒特别是农村生活的题材,较之五四文学主要反映农民的被剥削、被压迫的生活境况显然是一个巨大进步。 如1931年殃及十余省的洪水、1932年和1933年的丰收成灾等社会现象,引起了众多作家的关注,并得到了深切的反映。小说代表作有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丁玲的《水》、叶紫的《丰收》、夏征农的《禾场上》、蒋牧良的《高顶祥》等,戏剧代表作如洪琛的三幕剧《香稻米》,电影则有夏衍的《狂流》等。 3、民族矛盾的描写 反映民族矛盾和斗争的作品,也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出现。 “九·一八”事变后,相继出现了一批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文学作品,如阿英主编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李辉英的《万宝山》、舒群《没有祖国的孩子》 4、历史题材的发展 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后5篇)将历史与现实揉合在一起,在不同时空的组合和人物的映照中显示出了作家的审美取向,地位非常突出。 茅盾的《豹子头林冲》、《大泽乡》,郭沫若的《秦始皇将死》,郑振铎的《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巴金的《罗伯斯庇尔的秘密》,宋玄彬的《玄武门之变》,施蛰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