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章 行为科学发展的形成和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章 行为科学发展的形成和发展

领导方式理论 1.连续统一体理论 坦南鲍姆和沃伦·施密特于1958年提出了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他们认为,经理们在决定何种行为(领导作风)最适合处理某一问题时常常产生困难。他们不知道是应该自己做出决定还是授权给下属做决策。为了使人们从决策的角度深刻认识领导作风的意义,他们提出了下面这个连续体模型。 7种主要的领导模式 领导方式理论 2.二维领导的模式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弗莱西和他的同事从1945年起,对领导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他们发现,领导行为可以利用两个构面加以描述:①关怀;②“定规” 。一般称之为“俄亥俄学派理论”或“二维构面理论” 。 行为科学理论的总结 行为科学的提出 产生命名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它正式被命名为行为科学是在1949 年美国芝加哥的一次跨学科的科学会议上,讨论有无可能利用现成的科学知识,来发展关于人类行为的一般性理论。经过在这次会议上科学工作者的讨论,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当讨论为这门综合学科的命名时有人主张用社会科学的名称,但由于担心会引起有人将社会科学和社会主义这两个名词联想在一起的情况发生,所以就不采用社会科学,而决定采用行为科学这个名称。 定义 广义 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以及低级动物的行为)的一切科学。 狭义 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目的 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推动人类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研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及群体与群体的关系,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通常所说的行为科学多数是指狭义的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持续了5年后,在没有经济高涨的情况下,又爆发了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 经济学 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是否还能在垄断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用? 凯恩斯主义兴起为资本主义持续发展开出了药方。 管理学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工人方面的效能进行思考。 梅奥开辟了人群关系和行为研究的新方向。 克莱顿·奥尔德弗生存关系及发展理论 克莱顿·奥尔德弗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人的基本需要不是像马斯洛讲的是5种,而是3种。 生存 这是最基本的,指人在饮食,住房、衣服等方面的基本需要,这种需要一般只有通过金钱才能得到满足。这相当于马斯洛的第一级和第二级的需要; 关系 指与其他人(同级、上级、下级)和睦相处,建立友谊和有归属感需要,这相当于马斯洛的第三等级的需要; 发展 指个人在事业、能力等方面有所成就和发展。这相当于马斯洛的第四级和第五级的需要。 这3种需要并不都是与生俱来,有的需要(如关系和发展的需要)是通过后天学习才形成的,而且人的需要并不一定严格地按照由低到高的次序进行,是可以越级的。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1923~)在1966年《工作和人的性质》一书中首次提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满意因素 不满意因素 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它属于激励因素,这是适合人的心理成长因素,如成就、赞赏、工作内容本身、责任感、上进心等。 激励因素如能得到满足,可以激励个人或集体以一种成熟的方式成长,使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指缺乏这些因素时容易产生不满和消极的情绪,即保健因素。 所谓保健因素,包括金钱、监督、地位、个人生活、安全、工作环境、政策即人际关系等。在实践中职工的不满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问题;如果改善这些情况,就能消除不满,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激励个人有更好的表现或提高劳动热情,激励是促进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的因素。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1964年发表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了期望理论。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发的力量)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 M=V×E M——激励力量,是直接推动或使人们采取某一行动的内驱力。这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 V——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它反映个人对某一成果或奖酬的重视与渴望程度。 E——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是个人对某一行为导致特定成果的可能性或概率的估计与判断。 莱曼·波特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1968年与爱德华·劳勒一起在《管理态度和成绩》中提出期望激励理论。 爱德华·劳勒 人力资源领域最具影响力人物,期望激励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1968年与莱曼·波特一起在《管理态度和成绩》中提出期望激励理论。 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 自我的突破 每个人各有千秋,怎样认识自己,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