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我国沥青路面现行设计指标的评述.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我国沥青路面现行设计指标的评述

对我国沥青路面现行设计指标的评述 姚祖康 同济大学 上海市 200092 摘 要:本文在回顾我国历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设计指标的演变后,分析了现行规范中路表弯沉和拉应力设计指标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路面;沥青路面;设计;设计指标 1 历史回顾 建国以来,交通部分别于1958、1966、1978、1986和1997年制定和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现对这些设计规范中所采用的设计指标作一简单的回顾。 1.1 1958年版 1958年版的《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基本上沿用了前苏联1954年《柔性路面设计须知》的设计方法,以极限相对弯沉(垂直位移)λk(=lk/D)作为设计指标。其中,D为荷载作用面积当量圆的直径,lk为路面处于极限状况时在荷载作用圆中心处的路表极限弯沉值。按伊万诺夫等的论述,路面出现破坏的极限状况在下列3种情况下发生[1]: (1)路面弯沉使其底面出现张拉断裂(出现在路面厚度相对值h/D很小时); (2)路面在荷载作用下出现锥形贯穿(出现在h/D较大时); (3)路面表面出现行车所不允许的不平整度(出现在h/D很小时)。 依据试验路的荷载试验结果,伊万诺夫等提出了确定极限相对弯沉的经验关系式,其使用范围为:路面形变模量与路基形变模量的比值E1/E0=3~15;h/D=0.5~2.0。同时,为高级、次高级、过渡式和改善土等4种路面规定了相应的极限相对弯沉指标值(适用于E1/E0=10,h/D=0.75)[1]。我国1958年版规范基本上采用了这一指标值。伊万诺夫等认为,不论是静载一次作用,还是重复荷载多次作用,达到破坏状况时的极限相对弯沉值是相同的。因而,可以按相对变形的累积规律,由极限相对弯沉值推算一次作用的容许相对弯沉值。 前苏联的设计方法采用均质体弹性理论,单圆荷载,近似弯沉计算公式,以包含塑性变形在内的形变模量(采用承载板法测定)表征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质。 1.2 1966年版 1966年版的《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主要修正了1958年版规范的弯沉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中国气候分区及路基和路面材料计算参数值表,但对设计标准和设计指标值未做变动,仍沿用1958年版规范的规定。 1.3 1978年版 由于贝克曼梁式弯沉仪的出现和广泛应用,1978年版规范改为以容许弯沉作为设计指标[2]。容许弯沉是路面达到破坏状况时双轮轮隙中点的路表回弹弯沉值。20世纪70年代,在18个省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沥青路面调查和弯沉测定工作。调查测定时,按路表外观特征将沥青路面划分为5个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并把第四级视为路面已达到损坏状况,以第四级路面的弯沉值的低限(第三级和第四级路面弯沉的交界面)作为路面处于破坏临界状态的划界标准[4],这时的弯沉值即为容许弯沉值。整理弯沉测定和轴载调查资料,得到了容许弯沉值的经验关系式: 式中:N?为路面达到破坏临界状态时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A1为与路面类型有关的系数,见表2。 弯沉调查和测定主要在沥青贯入、沥青碎石和沥青表面处治类路面上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调查测定数据不多,主要依据上海、哈尔滨和武汉的城市道路路面调查测定数据汇总得到。中级粒料路面没有进行调查测定,是依据前两类面层的系数值推延得出的。 1.4 1986年版 1986年版的《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增加了沥青混凝土面层或整体性材料基层的弯拉应力验算指标——面层或基层底面的弯拉应力不应大于面层或基层材料的容许弯拉应力(即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强度)。沥青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采用15℃时的梁试件测定结果,初期强度低的半刚性材料的抗弯拉强度采用6个月龄期,其它半刚性材料采用3个月龄期的梁试件测定结果[3]。 该规范仍以路表容许弯沉值作为主要设计指标,但对容许弯沉公式中的系数作了修改,并增加了公路等级系数A2: 规范认为20世纪70年代的弯沉测定主要是在三级公路和少量城市道路路面上进行,不适应高等级公路和交通量增大的情况。规范参照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主干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容许弯沉值(以北京市的弯沉调查测定数据为主),以此作为一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容许弯沉值,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公路等级的使用要求差异,增加了公路等级系数A2[4],见表3。 与1978年规范相比,各级公路路面的容许弯沉值均有所减小:高速公路减小32%,一级公路减小20%,二级公路减小12%,三、四级公路减小3%~4%[4]。也即,各级公路路面的设计标准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 1.5 1997年版 1997年版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仍采用1986年版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或整体性材料基层的弯拉应力验算指标,但将材料的抗弯拉强度改为劈裂强度。而路表弯沉仍是主要设计指标,但以设计弯沉替代容许弯沉,并对弯沉公式中的系数作了修改,增加了基层类型系数[5]。 容许弯沉是路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