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04感觉器官3.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体生理学-04感觉器官3.ppt

第四章 感觉器官 第二节 听觉器官 人耳感受的声波频率范围在16~20 000Hz之间,声波刺激经外耳道、中耳传至内耳的耳蜗,在这里换能以后,由听神经将神经冲动上传到大脑皮层颞横回和颞上回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一、声音刺激、听力和听阈 声波有三种物理学特性:频率、振幅、波形。 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所产生的主观感觉有音调、音强(响度)、音色。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声音的强度(响度)取决于声波的振幅;音色取决于声波的形状。 对于每一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叫做听阈。 正常人对音频1000~3000Hz的听阈最低,音频过高或过低时听阈都升高。 人耳所能忍受的最大声音强度叫最大可听阈,超过这个强度则使人产生痛觉。 对各种频率声波的听阈和最大可听阈之间的声强范围,叫做听域。 对声音的感受能力和分辨能力称为听力。 声音的强度常以某一声强与听阈的比值的对数来表示。以阈强度为标准音,它的10倍(101)为1贝尔,100倍(102)为2贝尔。1贝尔的1/10为1分贝(dB)。 声音的相对强度N(dB)=10 log E /E0,其中E为欲测的声强,E0为标准声强,为10-16W/cm2,即人耳能听到的最小强度平均值。 当欲测声强正好与标准声强相等时(E/EO=1,log 1 = 0),声音强度是0分贝。 二、声音的传递 声音由外耳道传至鼓膜。再经听骨链传到内耳。 鼓膜厚0.1mm,面积为50~90mm2,具有很好的频率响应,不产生余振和固有振动。 锤骨与砧骨形成杠杆,锤骨为长臂,砧骨为短臂,二者比例为1.3:1。镫骨作用于卵圆窗。鼓膜与卵圆窗的面积比为16:1。 因此,声音的能量通过耳的传音系统可使压强增大约20倍(16×1.3),但振幅减小。 咽鼓管沟通中耳和外界,起平衡中耳气压的作用,使鼓膜良好地振动。 三、耳蜗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 (一)耳蜗的结构特点 耳蜗状似蜗牛,由一条全长约30mm的骨管围绕锥形的蜗轴盘旋2.5-2.75周而成。 在骨管的横断面上,由骨螺旋板和基底膜、前庭膜分为三个管道,前庭膜上方的管道称为前庭阶,基底膜下方的管道叫做鼓阶,两者内充满外淋巴,在蜗顶处经蜗孔相通;前庭膜与基底膜的膜质小管,称为蜗管,内有内淋巴液。 耳蜗底部的基底膜较窄,约宽0.04mm,耳蜗顶部的基底膜较宽,约0.5mm。 声波振动传到内耳淋巴液时,引起基底波振动。高频音引起耳蜗底部较窄的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动,低频音则引起顶部较宽的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动。 基底膜上的柯蒂氏器,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构成。毛细胞分内(单排)、外(3~5排)两群,其基底部与听神经的纤维形成突触联系。毛细胞浸浴在内淋巴液中,顶部的听毛与盖膜接触。 (二)耳蜗对声波频率分析的机制 1867年赫姆霍尔兹(Helmholtz)提出共振学说,认为基底膜上的纤维对不同频率的声波发生共振,长纤维对低频音产生共振,短纤维对高频音发生共振,从而引起上面的毛细胞兴奋。 后来的实验发现,不同的基底膜部位上的毛细胞有相应的频率响应,由此提出部位学说。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听神经放电频率不同,认为冲动频率是声音频率分析的依据,依此提出了冲动频率学说。 1951年Bekesy发现,声波引起的基底膜波动形成一个行波,不同频率声波的行波在基底膜的不同部位形成最大振幅。低频音的最大振幅发生在蜗底部基底膜上,高频音的最大振幅发生在蜗顶部基底膜。因此提出音频分析决定于基底膜行波的最大振幅所在部位,这一学说称之为行波学说。 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对于一个频率的声音,有一组神经纤维以不同频率放电,每一根纤维发放冲动的时间与声波周期的一定相位总保持严格的同步关系,称锁相关系。 人耳蜗对音频的分析能力并不高,据计算在1000 Hz左右约为30 Hz,而事实上人在1000 Hz时却可辨别3 Hz甚至更小的频率差,说明精确的频率分析是在中枢进行的。 (三)基底膜的振动和毛细胞的作用 由于盖膜和基底膜的振动轴不一致,所以当行波引起基底膜振动时,就使盖膜下的听毛发生弯曲。 听毛的弯曲是耳蜗由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第一步。听毛弯曲使毛细胞兴奋释放递质,从而使其基部的听觉神经末梢兴奋并产生冲动,将听觉信息传入听觉中枢。 (四)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毛细胞与内淋巴液之间存在着160mV的静息电位差。这是由于内淋巴液中有较高浓度的K+,使内淋巴液具有较高的正电位。 当耳蜗接受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可记录到一组特殊的电位变化。前一组电活动是微音器电位,后一组是听神经动作电位。 1、微音器电位的特点 频率和波形幅度与声波刺激完全一致,潜伏期小于0.1ms,无不应期,不受麻醉的影响,动物死后半小时内不消失,听神经退化后也不消失。 微音器电位的产生原理:毛细胞顶部膜好比一个可变电阻,毛细胞内外存在着160mV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