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日美英四国药典有关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比较
四国药典有关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比较
[日期:2005-2-21] 来源:? 作者:胡敏[1] 胡昌勤* 刘文英2 [字体:大 中 小]
四国药典有关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比较
药品要能反映不引起生物降解物和没有药源性污染的微生物存在是必要的,严格控制条件致病菌及致病菌。
一、CP、USP、BP、JP的微生物限度要求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⒈ 各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不同(见表1)
表1 各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
各国药典 CP USP BP JP 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 1995版* 1975(19) 1973---方法
1988---品种** 第十三改正版*** *1978年颁布第一个药品卫生标准;1986年颁布了修改的药品卫生标准;1989年下发药 品卫生标准补充规定和说明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仅为少数剂型)
**品种98版43个,其中原料药品种38个,制剂品种仅5个。
***仅有6个品种。
⒉ 品种不断扩大
USP版本
(年代) 19(1975) 22(1990) 23(1995) 24(2000) 微生物限度品种数 35 140 150 217* *217种包括原料药品种72个(占1/3);制剂品种(占2/3)。
⒊ 活菌数要求各有特点
活菌数(个/1g或1ml)
CP BP JP USP 需气菌 102~3×104 102~107 102~103 10~104 真菌 0~102 102~105 5×10~5×102 10~103
⒋ 控制菌的要求各有特点
CP BP JP USP 大肠杆菌 + b + b + b + a 沙门菌 + b +a + b + a 铜绿色假单胞菌 +b + b + b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 b + b + a 破伤风杆菌 + b 梭菌 +c 肠道菌及其他某些革兰阴性杆菌 + c 支原体 + 分枝杆菌 + 病毒的其他因子 + 活螨 + d a 10g或10ml样品不得检出。
b 1g或1ml 样品不得检出。
c 仅为个别品种要求10~103/1g或1ml。
*d 不列在剂型项内而以说明提出,意即不作为常规检查,如有检出,以不合格处理的依据。
二、稀释剂的种类
CP BP USP 一般制剂 0.9%的氯化钠溶液
pH7.2磷酸盐缓冲液 pH7.0缓冲氯化钠-蛋白胨水*
乳糖肉汤培养基**
其他合适培养基 pH7.2磷酸盐缓冲液
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
乳糖肉汤培养基** 肠溶胶囊(片) PH6.8磷酸盐缓冲液
非水溶性的制剂(膏剂、油剂) 1%吐温-80 0.9%的氯化钠溶液
5克吐温-20或吐温-80
吐温-20
其他助溶剂 * pH7.0缓冲氯化钠-蛋白胨水:磷酸二氢钾3.56g,磷酸氢二钠4.30g,蛋白胨(肉胨或酪胨1.0g纯水1000ml/L。溶解以上成份,加入1~10g 吐温-20或吐温-80。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
作用:可调节供试液pH至近中性,其中蛋白胨对菌细胞有保护作用,有利于菌数及控制菌的测定。吐温加入对含油性供试品的助溶具有作用。
** USP、BP微生物限度(污染)检查用稀释剂,除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盐缓冲胨水外,尚采用以上两种培养基,直接稀释供试品并作增菌培养.。
三、稀释剂的用量
10 g(或10.0 g)或10 ml(或10.0 ml),加稀释剂使成为100 ml,与我国药典的稀释剂固定加量有所不同。
四、抑菌性供试品的判定及处理原则
对供试品抑菌性的判定,应在检查前确定。
⒈ 国外药典一般方法是以加有供试液和不含供试液的检样中加入定量的已知菌(控制 菌为10~100个、菌数测定为50~200个/ ml),经培养后检查。加入的对照菌能正常检出,加有供试液的菌落数和未加有供试液的菌落数相比较,后者不应超过前者5倍(JP13)及10倍(BP1998),否则表明供试品具有抑菌性,必须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方法:薄膜过滤法、稀释法和中和法。
⒉ 我国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根据不同稀释度的菌数变化和控制菌的阳性对照试验是否正常检出来判断的。
菌数测定可根据报告规则或培养基稀释法来报告抑菌性药品的菌数,尚未提供其他方法对供试品的抑菌性成分进行处理。
控制菌的检查,需根据供试品的不同情况,适当地进行处理,以消除抑菌成分干扰。
方法:稀释法、离心沉淀法、薄膜过滤法、中和法及树脂吸附法。
五、活菌计数的方法比较
CP BP USP
JP 平皿法a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lng接收站工艺培训计划.docx VIP
- 五懂五会五能员工必备安全技能手册.pdf
- 化妆品行业化妆品生产厂复工安全培训.pptx
- 2024年10月13日云南省税务系统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VIP
- 2023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动点最值之瓜豆模型(讲+练)(原卷版).pdf VIP
- (新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指导 课件.pptx
- 四川省2023-2024学年 职教高考联合体第4次模拟考试-智能制造类应知+应会(含答案).pdf VIP
- 1危险化学品磷酸(正磷酸)的危险、有害特性表MSDS.docx
- 2《陈涉世家》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pptx
- 攀枝花学院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高等数学(上)》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标准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