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创新是语文教学艺术的生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是语文教学艺术的生1

创新是语文教学艺术的生命 曲靖市麒麟区教育局 李丁贤 [摘要]语文教学艺术是教师富有审美价值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创新是其主体和灵魂。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教方法,培养能力,赋予语文教学以生生不息的艺术活力和清新美感。 [关键词]创新 语文 教学艺术 生命 创新教育的本质在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流畅性,并以此为核心,创新教学将在整个教学中系统地对传统教学作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规律及原则、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评价等。具体地从课堂教学上看,创新教学的教学关系体现为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学的启发性、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智力活动的多边性,班级管理民主化,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局限于求知范畴,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师生处于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语文教学艺术是教师富有审美价值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创新是其主体和灵魂。执教者应弘扬敢破敢立,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不为现有教材、教参、教法、模式所困,而通过一定的筛滤、选择、重组,赋予语文教学以生生不息的艺术活力和清新美感。 一、研悟教法、学法 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据。艺术地处理教材就必须在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融入执教者独到的领悟和见解,把教材内容转化、优化为教学内容,并富有创意地呈现给学生,从而使教材、教师、学生巧妙地组合成生气洋溢的动态结构,这是语文教学艺术表现的起点和关系。 1、独具慧眼寻点。这里所指的“点”,一是语言训练点,有重点训练和常规训练两种。小学低年级主要是词句、朗读、说话训练,中高年级既有段和篇的重点训练,也有词句、朗读、说话这些常规训练。二是思维引发点,或发掘疑难点、貌似予盾点,形成有价值的课堂冲突,让学生深思、明辨;或在貌似平淡无奇处投石激浪,引发思考;或在见仁见智处组织辩论。三是德育美育渗透点,这些“点”,有的教材已通过各种途径加以提示,更多的是依靠执教者自己去寻找。这就要求执教者苦练内功,独具一双洞察秋毫、明辨真伪的慧眼,能在课文中披沙拣金,使“点”定得准,定得巧。《泊船瓜州》有“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如何确定语言训练点?因王安石选用“绿”字的故事是尽人皆知的千古佳话,故把“绿”字作为训练点,便是几乎所有执教者理所当然的选择。而特级教师孙双金却独出心裁地还将“又”字作为训练点:“又”能否改为“已”或“正”?诗人为何选用“又”字?:“又绿”是“再一次绿”,表示时间过去了一年又一年,诗人离家已经很久了,应该回去看看了。从而,深蕴于字里行间的缕缕乡愁便涌动纸外,触手可及。“又”不仅是迅速升堂入室领悟诗句情感的一把锁钥,而且,这“又”字所表示出的“离家久,更该还”,上承前面两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所表示的“离家近,应该还”,下接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家切,何时还”,就像一条纽带使全诗上下贯通,境界全出。以“又”为训练点,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诗句领悟的深度,又使教学过程紧扣主线,不枝不蔓。 2、不拘一格穿线。这里所谓的“线”也就是能够贯穿所有“点”的纲,可以是题眼或文眼,也可以是行文或其他能够牵动、辐射全文的关键词句、片段,它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领”,是登堂入室领悟课文的“枢纽”和“锁钥”。教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教《凡卡》一文,许多教师在学生初读后,让他们分别找出写信的情景、书信的内容,联想到乡下生活,然后各个击破,显得眉目清楚。不少教师以凡卡写信时的三“看”、三“叹”为切入点,牵藤取果,纲举目张。这两种处理自有其长,但一味穿旧鞋走老路,因袭前人、他人或自己的旧做法,势必扼杀课堂的生命,唯有独树一帜,不落窠臼,才能有盎然的生机。 要做到教材处理别出心裁,常教学新,执教者必须精研课文,入境悟情,沿着思考的阶梯把握教材的体系和编者的意图,走进文章的生命和作者的心灵。“其进愈深,其见愈奇”,“思之,思之,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将告之”。这“鬼神将告之”就是顿悟,就是对教材有了新的感受,对“点”与“线”有了新发现,从而使教材的处理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二、教给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够真正体会学习过程的创造性,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养成创新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多维立体的学习方式中发展智能,捕捉和筛选有用成份,为我所用。如国内外倡导的“问题教育法”、引导发现法、研究发现法等都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再见了,亲人》一课1—3自然段,不但思想内容一致,结构也大致相同,有的老师根据文章的这一结构特点,运用迁移规律,设计了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练”、“用”三步曲。第一自然段的“学”指名朗读,思考:(1)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2)在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