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经济学__第四章
第四章 资本形成 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资本形成 资本投资 4.1 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1.1 资本的含义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扩大再生产及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及其载体。现代经济学中,资本一般可区分为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发展经济学说讲的资本,主要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这两种形式。 物质资本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用来生产其他消费品和投资品的物品,如机器设备、厂房和其他建筑物、运输工具等。一般来说,物质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并有较长的使用期限。 人力资本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它可以用劳动者的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来表示。 4.1.2 资本作用理论 古典经济理论中,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都认为资本积累的扩大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根本原因。 早期发展经济学认为资本缺乏是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加大投资,促进资本形成是基本途径。 “资本决定论”源远流长。 “资本决定论”局限性:解释不了实践;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忽视资本的合理配置;忽视人力资本投资。 罗森斯坦—罗丹(P.N.Rosenstein-Rodan)的“大推进”理论——发展中国家以农业为主,生产力和收入水平低,发展工业是唯一出路;工业化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投资不达到一定的规模是没有效果的。 莱宾斯坦(H.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贫困落后的困境,首先必须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为“临界最小努力”。 罗斯托(W.W.Rostow)的“起飞”理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建前提、起飞、成熟、高额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六个阶段。起飞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起始阶段。经济起飞的三个条件:1)1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2)建立主导产业部门;3)要有制度上的保证。第一个条件是首要的。 4.1.3 实证分析 麦迪森(A.Maddison)的生产函数分析: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人力资源、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本资源在2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950-1965年的15年间(平均增长率5.55%)的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35%、10%、55%。 纳迪利(M.Nadiri)的研究也表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以及资源流动四个因素中,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尤其是劳动投入量的增加。 资本形成和综合要素生产率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同意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资本投入增长的结果。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国际比较 4.2 资本形成 资本形成就是为经济发展筹措所需资本的过程,包括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前初始资本的来源,储蓄转化为资本,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能力的过程。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居民储蓄不足,外汇收入少,外资无可利用的情况下,职能通过减少或限制消费来增加储蓄。通常农业剩余会成为初始资本的主要来源。 将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化所需得物质资本的方式,有两种基本类型: 政府行政干预型——依据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运用行政手段实行城乡隔离政策。利用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让农业为城市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资金的同时,农村人口反而享受不到政府给予城市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待遇。这种方式可以较快地增强一国的综合国力。但是,损害农民的利益,难以保证长期持续发展。 市场导向型——在农业方面通过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和完善土地使用制度,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市场导向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又保证了工农产品交换的合理比价。工农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4.2.1 储蓄与资本形成 储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中扣除消费后的剩余。在供求一致时,储蓄=投资。 储蓄的分类:储蓄包括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两大类。国外储蓄又可分为外国援助和外国私人储蓄,对接受国来说就是外债和引进外资。国内储蓄主要由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储蓄构成。 政府储蓄——税收减去财政支出后的余额。财政支出大于税收时,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和增发通货的手段以增加储蓄。 企业储蓄——企业的税后收益支付股息后的未分配利润。加快折旧也是一种储蓄方式。 居民储蓄——家庭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支出后的余额。它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汇集起来,贷给企业和政府,转化为投资。 4.2 居民储蓄的决定因素 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很多,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的状况、存款利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家庭规模及人口年龄构成等。其中,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的状况是最基本、最重要因素。 凯恩斯(J.M.Keynes)的绝对收入假说——高收入家庭的储蓄倾向高于低收入家庭,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应适当扩大收入差距,刺激储蓄的增加和资本形成。 杜森贝利(J.Duesenberry)的相对收入假说——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