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章宏观经济理论发展概述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理论发展概述 本章重点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学产生于人们无限的欲望,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即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经济学或者经济理论与研究如何配置或利用稀缺资源以达到各种理想目标之间的最佳组合的一门社会科学,根据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及其日益发展丰富的现实。目前人们普遍地把它划分成两部分: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在凯恩斯之前,古典经济学不承认有宏观经济学,即不认为国民经济可以作为独立的考察对象,对宏观经济问题仍从微观角度分析。所以只能说古典经济学有自己的宏观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和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总供给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总需求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支出。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的总量,他们的之间判别在于: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第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尽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这些不同,但作为经济学的两个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互相割裂,而是相互关联的,这在于: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采用了实证分析法。 第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 第四,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如何把微观经济学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是经济学中一个争论颇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有兴趣者可以参看《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条,第三卷。梁小民的《高级经济学教程》,“结束语”,“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微观经济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正是由于合成谬误,古典经济学家虽然时而也涉总量分析,但终未形成系统的宏观经济理论。 二、宏观经济学的简明历史演进 1903年,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教授的不懈努力下,剑桥大学设立经济学和政治学荣誉学位,在此之前经济学只作为历史和伦理学荣誉学位考试的一部分来讲授。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从时间上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下面分别展开介绍。 代表人物: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 1662年的《赋税论》中对人口、财产、劳动收入同一国财政收支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考察。 1670年代的《政治算术》(这里的“政治”是指政治经济学,“算术”是指统计方法)中,分析了国民财富的构成及其增长的原因,运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英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对英国国民收入进行了第一次估算。他把劳动收入、财产收入、租金收入之和作为国民收入,用国民消费之和表示国民收入的去向,被认为是总量分析方法的最早运用。 Adam Smith (1723—1790) David Richardo (1772—1823) 2、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30年代的宏观经济学 瑞典经济学家的动态均衡理论;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英美经济学家的货币数量理论; 密契尔对国民收入和经济周期的研究。 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6.5—1946.4.20) 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粉碎了古典经济学派与新古典经济学派“市场可以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不存在失业与资源浪费的神话。”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与资源利用问题为中心,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经济学的奠定上了基础。以后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无论是对凯恩斯思想的发展,还是对凯恩斯思想的反对,都是从凯恩斯的《通论》出发的。 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革命” 1.否定萨伊定律 2.否定古典的利率、投资与储蓄理论 3.否定古典宏观经济就业理论 4.否定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 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并没有发展为一个宏观经济学的体系。 这一工作主要是在1950-1960年代由凯恩斯思想的追求者,尤其是美国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汉森、萨缪尔森、莫迪格尼亚尼、托宾、索洛等人完成的。 他们不仅完善了凯恩斯发表的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而且在总供给分析、宏观经济学运用于政策的长期化,动态为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