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七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七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引子: 一个健全的金融体制有助于有效地动员储蓄,并将稀缺的储蓄资金进行有效的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一个落后和缺乏效率的金融体制则会严重地束缚经济的发展,并且反过来又受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从而陷入金融呆滞和经济呆滞的恶性循环。 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 发展中国家储蓄的制约 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一般特征 3.金融机构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 4.资本的“分割” “分割”经济: 经济单位相互隔绝,无法获得统一的土地、劳动力、资本品及一般商品价格,也难以获得同等水平的生产技术。 三、金融抑制的表现 1.理论的发起。 1973年,美国经济学者 E.S.SHAW (肖)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 R.I.MCKINNON(麦金农) 《经济发展的货币、资本》 2.金融抑制 4.金融抑制原理 (1)压低利率。 原理分析 金融机构以“配给”方式授信和资金投机。 能获得信贷的多是享有特权者——腐败根源。 大量民营企业只得向传统的非组织市场、高利贷者和当铺求贷。 广大农民和小工商业者在资金获取上极为困难。 (2)对外汇市场进行管制 通过官方汇率高估本国币值和低估外国币值。 四、金融抑制的后果 第二节 金融深化 financial deepening 一、为什么要金融深化? 二、金融深化的效应 1.储蓄效应。 三、金融自由化陷阱:金融危机 1.发展中国家的四次金融危机: 1982年拉美国家严重的债务危机。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2年阿根廷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 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 分为三个阶段: 1997年6月至12月; 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 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 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 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 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 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 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第二阶段 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 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 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 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 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 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 第三阶段 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 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 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 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此外,俄罗斯中央银 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 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 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 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 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 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分析 直接触发因素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 2.内在基础性因素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 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