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我女》:一个教育与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展示.docVIP

《我妻我女》:一个教育与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展示.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妻我女》:一个教育与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展示 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庄孔韶冯跃:《我妻我女》:一个教育与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展示 《我妻我女》:一个教育与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展示 庄孔韶冯跃 摘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独生子女教育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人类学有其独特的考察 视角.影片《我妻我女》通过捕捉一对母女生活中的交往过程,展示了独生子女家庭在应对急剧变化 的外在世界时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这一作品展示了教育人类学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独特维度. 关键词:独生子女问题;濡化;社会化;教育人类学;适应策略 中图分类号:C9l2.4I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o06)0l-0106—09 作者简介:庄孔韶,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冯跃,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2004级 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一 ,我妻我女拍摄缘起 1983年,庄孔韶开始在大学教学中开设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在连续几届本科生的作业中, 他发现学生们在其幼年成长过程中有诸多有意义的个案,这些在他出版的《教育人类学》一 书中曾加以引用,分析,并从中国儒家教育过程的意义与效果,社会变迁与政治意识形态影 响(含文革等社会变故的影响),附庸式的形式主义教育体系等角度考察其后果.与此同时, 他考虑继续寻找已有的常见家庭教育类型追踪调研,以加深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民俗教 育状态的进一步理解. 1989年,庄孔韶在福建闽江拍摄影视人类学片((端午节,在这一经验基础上转而考虑拍 摄教育人类学系列影片.然而那时大型专业机拍摄和后期制作成本极高,因此选家庭案例拍 摄的事一拖再拖.1997年,庄孔韶购得一部数码微型摄像机,并找到一独生子家庭开始拍摄. 孰知几天后又被该家庭婉拒.正值扫兴之时,庄孔韶和摄像师傅鸣从关于追踪调研方法,以 及镜头对被摄者的状态的谈话主题转而想到:何不就追踪拍摄摄影师的家庭教育?征得傅鸣 妻女同意后,摄制组成员充满喜悦重新开机.就这样,影视人类学片《我妻我女》在北京一 座普通单元楼里渐渐完成.教育人类学关注的文化传递与人性转换的主题成为这部影视作品 考察今日中国家庭教育过程的基本出发点. 二,人类学对儿童教育主题的考察 在对影片((我妻我女》做出分析之前,有必要对人类学角度的教育理念做一些必要的介绍. 在每一种社会中我们都会发现相当数量的教育主题,如儿童抚育,家庭角色及相互关系,文 收稿日期:2005—11—28 ①Ⅸ我妻我女》(庄孔韶编导,傅鸣摄像)为庄L韶主编的《人类学概论》所包含的10部影视教材之一,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预计2006年3月出版. 106 社会科学2006年第l期庄孔韶冯跃:《我妻我女》:一个教育与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展示 化与伦常,技能学习等等.从历史发展脉络中考察人性的转换过程,并对不同文化下的传承 方式做比较分析,在文化急遽涵化和认同多样化的今日社会中,是必要和有效的一种深度考 察方式.也就是说,任何群体对文化行为的组织都不是简单的濡化和社会化过程,其中蕴涵 着诸多情境中的适应策略,关系组合和文化再生产过程.人类学正是要寻求不同人群组织 文化的能力以及开拓适当的文化知识库以实践日常生活的内在原因②. 然而,文化真的是连续发展的么?我们又如何看待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不连续性 和多样性的特征?以格尔兹(C1i怕rdGeertz)为主的解释人类学,从文化作为意义之网的角度,警 戒人们不要凭借任何想当然的态度对待实践中的生活逻辑.德国教育人类学者伍夫(Wolf)指 出,早期教育人类学为强调人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忽视了差异性,不连续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事实上,只是到了近些年来,教育人类学才开始成为反思人类学进行自我批评的另一个战场. 家庭中围绕教育主题会生成双重张力:理想中的个体与现实中的个体.对人的教育需要我们 深入思考人的本质问题.人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这也使得教育成为可能.然而,教 育的张力到底有多大?从人类学的角度,我们认为需要深入反思教育的可能性和教育局限性 两方面问题. 显然,反思是必要的,而且反思也是一种换位思考.即反思更是从应然和实然的 关系中提炼新知.在学校教育大规模侵入个体生活世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细心挖掘制度化 的教育机制会对多元化的社会生活带来何种回馈.影片((我妻我女》中展示的家庭生活与教 育细节,刚好可以使我们通过对社会整体教育思路把握的同时,挖掘个案中体现的具体而不 甚相同家庭教育类型,综合思考教育在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之间的过渡转换,具体展现教育张 力的. 1.学校是促进个体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场所吗? 从个体的修身逐步扩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传统中国的儒家价值体系是无所 不包的整体④.当然,这需要从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两方面予以分别考察:作为精英 文化传播主要场所的官学,私塾,书

文档评论(0)

beifangl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