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灵花园沙盘游戏与心理分析 项锦晶 心理分析博士 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 心灵花园: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灾后心理援助与心理重建行动 “5·12”大地震震撼了整个中国,震撼了亚洲,也震撼了全球华人,震撼着所有人的心灵。 心灵花园工作站 心灵花园 5月13-14日,我们的心理分析志愿者团队已准备就绪 5月16日,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长申荷永教授在复旦大学作了“心系汶川:心理援助与心理重建”的报告 心灵花园工作站 18日,由申荷永教授带队的10位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志愿者(申荷永、高岚、尹立、王求是、张敏、范红霞、李英、项锦晶、蔡成后、刘建新,这是由心理分析博士为主体组成的专业团队)与雷达、牟旭景等会合,在汉旺、德阳、绵阳和都江堰一带等展开了工作 心灵花园工作站 徐峰、胡艾浓、姜丽、廖琪、姜怡鞠、向丽、周云、曹佩蓉、洪菲、仪海天、梁永耀、任小龙、尹芳、杨立强、李北容、王德虎、闫振、席敏娜、李海哲、刘艳、陈灿瑞、郝文卓、杨晔、田良书、沈山慧菲、支林芳、李荣明等陆续加入 心灵花园工作站 目前为止(2008年6月30日),我们已经投入了160多人次在灾区进行专业的心理援助 震后心理陪伴及辅导的几个阶段 24小时之内:以拥抱、抚爱、拍肩等无声的精神支持工作为主。水、暖、光线等。 一周之内:心理基础养育工作。使受灾者懂得已经或继之将出现的一些身心反应属正常现象。一些现象会随时间而消失,少数人需要后续的长时间帮助。 一周之后一月之内:分小组辅导。使其在受保护的环境中再体验、渲泻,同时获得支持和保护。但对一些严重的创伤者要格外小心,不要轻易把他们带入这种再体验中。不然得不到处理时会加重他们的创伤。 一月之后:再次重复体验、感受并得到支持。 震后一周至两周的工作方案 5月19日,根据震区实际情况,申荷永团队制定了灾后心理援助的“五层次扇形工作方案”: (1)个别或对家庭的辅导; (2)小组团体辅导; (3)大团体互动活动; (4)集体影视辅导; (5)临时救助场所的心理环境设计,包括心理自助的广播、音乐、图画和居住环境的布置等,力图将心理辅导融入生活。 同时,我们从一开始便制定了3年的长期心理援助工作计划。 工作的主要环节和技术内涵 建立安全、保护和容纳的关系, 采用共鸣和身体技术来加强关系的建立; 采用象征性的寓意表达,如沙盘游戏技术,用慈悲化解悲伤,从危机中获得转变; 注重心理整合与心理重建 注重内在心理治愈力量的唤醒和心理支持系统的恢复 注重中国文化中的感应与转化 整个工作以心为本,用心来工作 高岚(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副会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聘专家)在与北川中学学生做个别辅导工作 申荷永(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长,复旦大学、华南师大教授)在与北川中学学生做团体心理辅导。 志愿者牛丽丽、洪菲、蔡成后等在“东汽心灵花园工作站”和“北川中学心灵花园工作站”工作 徐峰(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协常委),在北川中学与学生们一起做沙盘游戏辅导 台湾华人心理治疗基金会主席王浩威等前来看望心理分析志愿者团队,交流工作经验。 国际精神分析组织负责人Allis Synder等,前来看望心理分析志愿者团队,交流工作经验。 震后心理陪伴及安抚(5.18-24) 在现场救人的武警战士的主要心理反应 较理性的反应 轻微的应激心理反应:恐惧、画面闪回、头痛等 较重的心理反应:呕吐、不能吃肉、不能入睡,身体发抖等。 成都市区的小学师生的心理反应 小学生: - 高兴、兴高采烈:两种情形分析 - 恐惧、担心 老师: - 正常的较理性的反应 - 恐惧、害怕 - 压力:未能在地震的那一刻想到保护学生的老师 震后心理陪伴及安抚(两周内) 在较重灾区的学生的心理反应 学生 - 高兴、兴高采烈:两种情形分析 - 恐惧害怕 老师: - 恐惧、害怕:怕面对学生;怕闭上眼睛;怕一个人独处 - 自责:未能在地震中保护学生或孩子等亲人的老师 - 你悲伤和难过:失去亲人 - 紧张:担心余震 澳大利亚Chris Walsh(心理学)博士 四大注意事项: 1.刚发生震时切勿鼓励当事人再叙述他们的遭遇和情绪反应,这会增加创伤后压力症的风险,只对当事人有害无益。如果当事人真的自己想说,是可以的,除此以外,在这阶段千万不要鼓励。 2.但这不要与沉痛的哀悼混淆。人们是需要对死难的亲友哀悼的。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要被尊重,而不是强迫他们使用其他方式—例如,更加强烈的情绪表达。陪伴者这时最大的作用是“见证”:有同理心的聆听者,能承载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承载创伤受害者的情绪。 3.一种证明有效的方式是“解决方法”导向,而不是“问题导向”。指鼓励当事人讲述他们怎样应对,把他们的“能动性”发掘出来。 4.注意“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