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科学九年级下册复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遗传病有: 先天性愚型,白化病, 色盲,血友病。 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免疫分为哪两大类 自然免疫 人工免疫 非传染性疾病 当前主要疾病 肿瘤   死亡率169.6/100000 冠心病 高血压   死亡率16.4/100000 (收缩压持续高于18.7千帕或舒张压大于12千帕) 糖尿病 * 小结 一:遗传和变异 遗传现象 变异现象 性状 二:遗传物质的传递 染色体组成 蛋白质 DNA分子 染色体数 人体细胞染色体23对,生殖细胞染色体23条 (双链结构)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控制性状)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 非生物因素 生产者 主 指 绿 色 植 物 生物群落 消费者 指 各 种 动 物 分解者 指 微 生 物 非 生 命 物 质 和 能 量 (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 森林 草原 海洋 淡水 湿地 农田等 城市 荒漠 小结 概念 水域 河流 湖泊 池塘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类型 陆地 成分 非生物因素 (太阳能、热量、水、空气、矿物质) 生物群落 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各类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最大的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 生态系统 小结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 物质流动 (传递生物所需物质和能量的途径)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 掌握CO2 循环 种类 C、H、O、N、P、S等基本化学元素的循环 兔 狐 蛇 鹰 草 2、食物网 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形式 生物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 草?鼠?蛇?鹰 草?兔?鹰 草?兔?狐 草?鼠?狐 草?鼠?鹰 由5条食物链组成的食物网 2、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一片草地、草地里的各种生物、草地中的蝗虫可依次称为( ) 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D、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A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 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二、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1、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2、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3、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 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3、保护环境 十大林业工程、自然保护区、立法 过度砍伐 过度放牧 螺旋菌 球菌 杆菌 一、来自细菌的威胁 1、细菌: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无成形细胞核) 2、危害:(1)有些细菌能侵入人体细胞。 (2)有些细菌能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 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 性接触 淋病双球菌 淋病 水、食物、苍蝇传播 霍乱弧菌 霍乱 接触(伤口)传播 破伤风杆菌 破伤风 飞沫传播 结核杆菌 肺结核 粪—口传播 痢疾杆菌 细菌性痢疾 主要感染途径 致病细菌 疾病 性接触 淋病双球菌 水、食物、苍蝇传播 霍乱弧菌 接触(伤口)传播 破伤风杆菌 飞沫传播 结核杆菌 粪—口传播 痢疾杆菌 全能导学P153 青霉素可以使细菌的细胞壁变薄,并使细菌破裂。 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由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来明发现的),拯救过数百万人的生命。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抗生素依然使用,而治疗效果就没以前那么好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治疗细菌疾病可使用抗生素 自然选择的结果。青霉素对细菌起着定向选择的作用,耐药性的细菌生存下来并不断繁殖后代,同时累积耐药性状. 二、来自病毒的威胁 1、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组成: 蛋白质(外壳) 核酸(核心) 3、细菌和病毒营养和繁殖方式的区别: 细菌:寄生或腐生;裂殖 病毒:寄生;在寄主体内增殖 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主要感染途径 致病细菌 疾病 飞沫等传播 冠状病毒 SARS 性接触 疱疹病毒Ⅱ型 生殖器疱疹 飞沫传播 腮腺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粪—口传播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 甲:粪—口传播 乙: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 空气、飞沫 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 飞沫等传播 冠状病毒 性接触 疱疹病毒Ⅱ型 飞沫传播 腮腺炎病毒 粪—口传播 脊髓灰质炎病毒 甲:粪—口传播 乙: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肝炎病毒 全能导学P153 传染病 特点: 流行环节 预防措施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 三、传染病 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