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
青铜器 教学目标 了解青铜器的概况: 制作、分期特点、及其演变。从中了解到时代的演变 石楼青铜器的个性特点 大概了解青铜器的各种纹饰 青铜器的时代意义 青铜器的分期 青铜器的育成期:商代盘庚迁殷以前 青铜器的鼎盛期:殷墟期至西周昭王(商代后期-西周中期 ),青铜艺术的第一次高潮 青铜的的转变期:西周中期以后至春秋早期,青铜艺术的转变抽象时期 青铜器的更新期:春秋中期至战国、秦,青铜艺术的更新时期,即又一次高潮 青铜器的衰退期:两汉时期 青铜器在发明之初,是为人所用的,而后,经历了从神化、礼化再到人化的功能演变。青铜器功能内容的演变,制约并推动着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以及工艺技术的发展。 殷商青铜器时代特征 殷商的青铜器特征,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形体庞大、器壁厚实、体量厚重、雕琢繁复,器物方整、静穆、无动势,气象威严。 注: 一、殷人着重加强青铜器造型的体积感、量感和力度。 二、突出造型的个性化和神秘感。 三、装饰上,追求精雕细琢。 礼化时期:西周中期开始。 青铜器的设计风格有了显著的变化,强调条理化、秩序化、系列化,以适应青铜器功能礼制化的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特点: ①列国器物大量出现。 西周的有铭青铜器属周王室和王臣制作的占大多数,诸侯国的为数甚少。 ②地域风格的形成。 大体上呈现以三晋为中心的中原、以秦国为中心的西方和以楚国为中心的南方三足鼎立的格局 ③各地区之间逐渐交流。 ④铸造技术的长足进步。 器物制作方面主要体现在合范法铸造的高度发达、失蜡法的应用、模印法制范、镶嵌工艺的普遍流行,以及兵器的表面处理技术等。 青铜器从殷商到春秋战国的演变: 一 制作方法的演变 : 商、周时期主要使用陶质块范铸造 春秋时期出现了印模制范的方法 ,春秋中期出现了失蜡铸造法 二 用途的演变 : 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日常生活化, 三 纹饰的演变 :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高大厚重、古朴雄伟为特点,纹饰以饕餮、龙、凤、云雷纹等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以几何花纹为多,常有精美的日常生活场面、战争场面等图案,逐渐取代了神秘、恐怖的内容。 四、造型上: 由原来的“大、厚、重、繁”演化成“小、薄、轻、简” 石楼青铜器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也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由于其特有的自然条件与历史原因,有幸保留了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 石楼县地处晋西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夏为鬼方,商为沚国,春秋称屈邑,西汉名土军,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改为石楼至今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山西石楼地区屡有青铜器出土,其中尤以桃花庄、二郎坡、义牒、后蓝家沟等地所出为丰 龙纹觥 觥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 体呈长形,形如牛角,前端为龙首,高昂露齿,龙齿间隙可以注酒,背有弧形长盖,中部有钮。器身两边有四 ,下有长方形圈足。盖面作龙的躯体与前端龙首接连,两侧衬以旋涡纹和云纹 此器形制异常,在青铜器中是少见的。鼉纹象扬子鳄,在青铜器上也是很罕见的。器物造型奇巧逼真,装饰图案华丽精美。此器出土后,被称为全国孤品,被誉为国宝,先后出国展览十余次。此器已经载入国内20多种图录之中,为国内外考古学者所重视,先后有多位专家学者予以重要评价 唐兰:“这次出国的考古展览品展示了山西石楼县出土的龙纹铜觥,是稀有宝物之一。”“这件器不但形制特殊,动物图案也和一般商代的铜器风格不同。这个地区受夏文化的影响比较深,所以尽管也属于商代后期,但有它自己的特征。(摘《文物》1973年7期) 兽面纹壶(提梁卤) 1959年出土于桃花者。壶高42厘米,口纵13.7厘米、横17.5厘米,重4.6公斤,器形扁圆。壶身两面各饰倒置的大兽面纹,宽额竖耳,形象特殊。全器以蝉纹和雷纹作底,器颈上有梁。两端作龙形。商代壶通常两侧有贯耳,系绳索提之,用青铜器作提梁的很少见。 直纹簋 1959年于桃花者出土。通常27.3厘米,口径28厘米,重5公斤,为宽折缘高圈足无耳式。其上体似盒,下接高圈足,足上有镂孔三个。腹足均饰有直纹带,夹以连珠。此器形制为常见的无耳器。直纹在商代很少见,特别是这样细密的纹饰,表示了主人身份的高贵。 饕餮纹斝 商代后期容器。1956年出土于二郎坡垣。通高50厘米,口径22.2厘米,重5.1斤,柱高11.3厘米,足高21.2厘米。通体以精细花纹,柱上和足部饰以蕉叶纹,腹部饰以饕餮纹和蝉纹。其造型、花纹、制作技术均为上乘。尤其是锈蚀不太严重,出土时还保持着一定的光亮度,实为佳品,被上调为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展。 青铜器纹饰 云雷纹是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