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我们栖居精神家园.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建我们栖居精神家园

共建我们栖居精神家园   应当清醒认识和预见到,与物质家园重建相比较,精神家园的重建面临着许多隐形难题。对此,既要突击建设更要持续跟进,既要强力推进又要柔力操作。      精神家园的重建,是地震灾区医治心灵创伤、重树精神支撑、重汇精神动力、完善精神生活的紧迫需求和长期任务。《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把心理康复和民族精神确定为重建精神家园的重点工程。实施中,必须明确三个问题:      重建精神家园的内涵目标      广义上讲,精神家园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精神信仰的总和。特义上讲,精神家园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条件,包括人生价值、心理机制、思维方式等个体精神生成条件和家庭亲情、社区人文、民族精神等群体精神涵养条件两个方面。精神家园就是个体精神之“家”与群体精神之“园”相互生成、相互融通、相互激发??构成的人类精神动力之源。作为个体来说,有了精神家园的支撑,人们就有了安顿感、温馨感和幸福感,人的生活才有意义;失去精神家园,人们就会感到精神空虚、不知所措,甚至发生心灵扭曲和变形,这时,物质家园的意义就难以显现。   重建精神家园的主要目标有三:   第一,重建心理机制。实施心理康复工程,采取多种心理干预措施,医治灾区群众心灵创伤;实施心理强化工程,形成“逝者安息、生者前行”、“大爱、大义、大勇”、“自强、自主、自救”的群体共识;实施心理调适工程,普及不良情绪的化解方法,提升自我调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第二,重建亲情社区。促进残破家庭的修复或调整,继续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保持家庭亲情对个人的滋养;促进孤儿、孤老、孤残特殊救助计划的实施,营造关爱孤残的社会氛围,保持社会亲情对“三孤”的滋养;促进残破社区(村民委员会)组织的恢复,发挥社区组织反映民意、发展民生、维护民权、稳定民心的重要功能,保持社区亲情对民心的滋养。   第三,提升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起抗震救灾,创造了人类救灾史上的伟大奇迹,锻造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北京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又以全新的内容重新演绎了“更高、更快、更强”的伟大奥运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次集中、完整、深度的展现,这是引领我们实现“两个加快”的精神旗帜和伟大动力。我们应当及时、充分、持续运用这一伟大的鲜活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信、行”工程,推进体现抗震救灾伟大民族精神的文化建设工程,推进传承抗震救灾伟大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工程,使精神家园的重建与物质家园的重建和谐匹配。      重建精神家园的隐性难题      特大地震100多天以来,各级党政领导人坚持靠前指挥,数不清的军队官兵、医护人员、心理治疗专家、道路抢修工技人员、志愿者、心理救助人员、媒体记者和各界人士迅速进入灾区,搜救被掩埋群众2.7万余人,解救被困群众140万余人,安置受灾群众800万余人,诊治灾区群众133万余人,政府救济面和心理安慰面达到了受灾群众的100%,重灾区1986.7万群众的心路历程从绝望走向了希望,从被救走向了自救,从悲痛走向了感恩,创造了人类物质与心理救灾史上的许多“之最”。   抗震救灾的主题由“救灾”转变为“重建”之时,应当清醒认识和预见到,与物质家园重建相比较,精神家园的重建面临着许多隐形难题:   第一,死者亲属的悲痛心理具有反复性。截至9月18日,地震遇难已达69227人,加上失踪17923人,估计实际死亡人数将超过8万人。按平均每个死者尚存直系亲属5人、亲戚10人计算,总数将达40万人、80万人。重亲情、思恩情、重别情是四川人普遍的传统心理特征。可以预见,多数死者的悲痛心理不会因时间久远而弱化,反而会因不断思念而强化。其心理指向,既可能内向导致自责、内疚、绝望和抑郁,又可能外向导致寻因、追责、串连和报复,直至群体诉讼。   第二,伤残与“三孤”人员的无助心理具有长期性。截至9月,地震受伤人员达374638人,其中致残5万人左右,地震新产生孤儿558人、“疑似”孤儿232人、孤老940人、“疑似”孤老857人、孤残1506人。他们将长期面对比正常人更多的生活、身体、身心困难,而且对困难的敏感度较高。可以预见,多数伤残特别是“三孤”人员的无助心理将伴其终身。其心理指向既可能内向导致自悲、失望、绝望、自杀,又可能外向导致各种非理性行为。   第三,亲历地震灾情人员的恐惧心理具有致病性。重灾区51个县(市、区)1271个乡镇有1986.7万多人亲身经历汶川特大地震和至今未停的余震。13万多平方公里地震面上的恢复重建,绝大部分不可能异地进行。地震对每个亲历者甚至包括救灾人员的知识、情感、意志三大心理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