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进入与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关于外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反思 赵翔.docVIP

外资进入与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关于外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反思 赵翔.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资进入与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关于外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反思 赵翔

关于外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反思 赵翔 福建省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 邮编:361005 【内容提要】认为,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先进技术引进和。然而这一理论国的现实,还有可能误导实践。正视外资对我国产业结构所带来的冲击,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应成为我国今后利用外资的终极目标。【关 键 词】外资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地表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使得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出现了较大变化,由过去通过对外借款、创办“三资企业”来利用外资,发展到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逐渐占主要地位。一、传统 中国为什么要大量吸引外资?迄今还存在着一种流行的观点,即为了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增加就业。这一观点来自于国外的“双缺口模型理论”。二战结束后,在凯恩斯主义和前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下,西方经济学家十分重视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的学者甚至提出,物质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惟一条件。这一思想在“哈罗德-多马模型”、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和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均有反映。钱纳里和斯特劳特依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分析和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受储蓄、投资、出口和进口四个要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三种形式的约束:储蓄约束(即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持投资的扩大)、外汇约束(即有限的外汇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进口)和吸收能力的约束(即缺乏必要的技术、企业家和管理人才而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他们重点考察的是储蓄约束和外汇约束,并且认为只有大力引进外资,才能使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在既不削减国内投资和进口,又能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平衡。这就是所谓的“双缺口模型”。这一理论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初期各种问题存在的关键,基本上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例如,1979年我国城乡居民存款只有200多亿元,全国有3亿多文盲,整体科技水平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近半个世纪。因而,“双缺口理论”顺理成章地成为指导我国引进外资的基础理论。对于这一理论本身所包含的内在缺陷,在此姑且不作探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现实的经济环境毕竟比二十多年前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例如,2001年我国的储蓄存款已经超7 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高达2122多亿美元,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4万亿元,而同期各项贷款余额只有10.9万亿元,银行存贷差额近3万亿元。大量国内资本外逃。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1990 -2000 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误差与遗漏”的数额超过1300亿美元,同期我国实际资本外逃数肯定要超过这个数目。实证数据还表明,我国长期奉行的“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不很成功且将来难度越来越大。我们出让国内市场份额较大,但真正得到的先进技术很少。一些发达国家把过时的、落后的技术设备转让给我国,有的技术甚至在几年、十几年前就已经被淘汰了,即使转让的是较为先进的技术,发达国家仍然控制着关键技术,或者已经有了更新的技术。从我国目前的技术态势中不难发现这一点。中国和东南亚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资金和劳动力的高投入带来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5%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50%,日本为60%,美国高达70%。利用外资可以减轻我国庞大就业压力的观点现在也需要加以修正。20世纪80年代对外借款一度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1979-199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661亿美元,其中对外借款478亿美元,占72.3%,外国直接投资183亿美元,占27.7%。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各种投资软硬环境的不断改善,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居于主要地位。在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大陆大约有80%的外国直接投资来自于其它亚洲国家的中国公司,而来自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仅占8.2%。当时国家实施的是要求外商自求外汇平衡、鼓励出口的政策,港台资本从事“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基本上不与大陆企业竞争,外资确实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大量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从90年代末期开始,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日趋占主导,它们瞄准的是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由于中国入世后,对原有法律进行了修订,放弃了对外资原材料当地采购、产品出口和外汇平衡的要求,外资与内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竞争激烈化,这一切对举步维艰的国有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据胡鞍钢的研究,中国产出增长的就业弹性呈不断下降之势,在20世纪80年代就业弹性为0.32,到了90年代中期就业弹性已降至0.14,1999年就业弹性更降至0.05。由此看来,外资增长再难以有效地吸纳社会就业。加上,跨国公司所雇用的只是国内重点大学的“精英”人才,被其挤垮的国有企业所下岗的却是广大的普通剩余劳动力,二者相比不可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