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与对策研究.docVIP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与对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与对策研究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与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主要在于农民人口太多,农民素质过低,二元结构和吏治低效。发展农村教育、减少农民数量、澄清吏治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关键措施。   [关键词]农村教育转移农民城乡一体化以法治吏      我国要在今后二十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农村作为重点。我国国情证明,“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江泽民语)。因此,分析“三农”现状,寻求科学对策,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根本问题。本文将对此作些评析。      一、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发展要缓慢得多。虽然人们都十分关注这一现象,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期推动农村发展,但总是没有明显收效,其原因在于这些措施没有触及和解决阻碍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些关键问题表现为:   第一,人口压迫资源。人口过剩造成生态失衡是限制农村发展的主要障碍。我国农村人口九亿以上,户均承包耕地仅7亩,其中有14个省区人均耕地仅仅1亩。改革后的农户经营制虽然可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它建立在微薄的生产资料占有额的基础上,根本不可能产生可观的效益,单凭一小块责任田和房前屋后的一席之地,要奔小康,无异于缘木求鱼。调查发现,我国还没有步入温饱之列的400多个贫困县大都是因为土地资源贫乏所致。农民为了生存,往往对本来就十分缺乏的土地及其他资源采用“杀鸡取卵”式的掠夺,加上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等现象仍然严重存在,使农业赖以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农村于是因资源迅速枯竭而发展缓慢,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倒退,人口过剩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愈加尖锐。   第二,农民素质过低。这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核心因素。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科技与人文素质较低。1995年的统计证明,我国有文盲1.74亿,其中82%在农村。2000年统计表明,我国农村总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9.1%,小学程度占42.8%,15岁以上的文盲率为8.3%。由于经济原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辍学者每年达400多万。农村科技人员奇缺。建国以来,培养的中高级农林技术人员累计247万,大多因生活待遇等原因脱离农村,现留在农业和林业第一线的技术人员更少,平均每万名农业劳动力中只拥有农技人员21名。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过低,其人文素质也远远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他们无论是种地,还是进入非农领域,都很难实现发家致富的理想,已经沦为社会进程中生存能力最低的弱势群体。   第三,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弊端过甚。这是阻碍农村发展的制度上的因素。长期以来,政府“劫贫济富”、“损弱补强”,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换取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实行“以农养工”的基本政策,通过“剪刀差”索取农民财富以补工业。同时,严格限制城乡人口流动,强行自上而下实行经济控制和行政控制,致使城乡差异逐渐拉大。首先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均收入,1978年,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为农民的2.57倍,1991年为4倍,2000年为7.79倍。其实这只是名义上的差距,由于农民基本不能享受社会福利,而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年人均3000元左右的各种社会福利与补贴,这使得城乡年人均收入差异实际上更大。这种差异被外国研究者认为是世界之最。其次是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差异巨大。2001年,城镇人均消费支出是农村的3.1倍。2001年占总人口64%的农村人口的消费品零售额占37%,而占人口36%的城镇居民却占63%。2001年恩格尔系数城镇为37.8%,农村为47.7%。其三,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异很大,农民缺乏生活安全感。农村保障(救济、养老、医疗保险、福利)人均只有400元,仅占GDP的0.5%,其中2/3来自农民,基本上是自保,与“第二次分配”似乎无关。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只有沿海一带有100万农民领取月人均约400元的养老金。据民政部统计,2000年农村得到低保的仅占应得人数的25%,而城镇则应保尽保;农村合作医疗仅占有15%,农民无钱投医保,缺医少药现象严重。世卫组织2000年的报告中指出,191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医疗经费分配公正指数排在188位,乃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   第四,农村行政成本过高,农民负担过重,这是阻碍农村发展的体制上又一根本原因。一是官多,行政机构臃肿不堪,从中央、省、地、县、乡到村,共6级组织形成严密覆盖的管理体系,几乎每层组织都存在着人浮于事的现象。这个人数众多的体系完全靠消耗公民税款得以存在。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只有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1/7,但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