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其利从工厂走来清史专家.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其利从工厂走来清史专家

冯其利从工厂走来清史专家   冯其利常常被人们冠以“民间学者”的头衔。既为学者,总该是架着眼镜,一副矜持儒雅的派头吧。不然,坐在记者面前的冯先生,一脸的胡子,朴素而随意的衣着,丝毫没有“学者”的影子。他谈锋甚健,随便挑起一个话头,都能引出他滔滔不绝的讲述。遇到这样的采访对象,虽然记者手中的笔多少有些忙乱无措,但心里还是颇感过瘾的。事先设计好的几个问题此时已经显得微不足道,思路只管跟着冯其利的讲述走。慢慢地,一位“民间学者”踏勘、求索的坎坷历程便逐渐清晰起来。   接过冯其利递过来的名片,上面印有三重身份: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档案馆临时工,再加上“民间学者”,单是这四重身份并列在一起,就足以让人产生好奇。既然是“学者”,又为何要在前面缀以“民间”;既然是“常务理事”,又为何要注明“临时工”。故事的追述当然还要从头开始。      爬山涉水万里行      1949年出生的冯其利,最高学历只有初中。毕业时他没有去农村插队,而是幸运地来到北京电冰箱压缩机厂,当了一名与“学术”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工人。但他运气不错,带他的师傅是冯玉祥将军的侄子冯宏兴,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文革”期间,年轻人的时间和精力大多被荒废掉,但冯其利却在师傅的鼓励和督促下,进入了学习的常态。他学日语,也学历史。1978年,经人介绍,冯其利认识了原《学习》杂志主编、后任科普出版社总编辑的郑公盾先生。通过为郑先生抄写稿件,冯其利得到了与国内一流学者近距离接触、求教的机会。在先生的影响和教诲下,他逐渐对清史发生兴趣。当时郑先生有一张国家图书馆专家借书证,每次可以借阅10本书和15本杂志。冯其利在为郑先生抄稿的四五年里,利用这张借书证,看完了图书馆里大量的研究清史的书刊,并做了详细的读书笔记。   对清史了解越深入,冯其利研究起来就越着迷。他发现,清代作为距离现在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虽然有卷帙浩繁的史料可考,但目前已获得的研究成果仍有许多疏漏和遗失,也仍有许多谜团尚待破解。从1981年开始,他开始逐步???学习心得写成文字,在《北京晚报》“谈北京”栏目中陆续刊出。   198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冯其利的研究工作有了第一个主攻方向。   7月的一张《北京晚报》上刊载一条消息,辽宁抚顺萨尔浒元帅林开放,展出的62件明清石刻,都是从北京西郊隆恩寺运去的。冯其利当时就心生疑问,隆恩寺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明清石刻?那些石刻上都刻了些什么?又是怎样运到辽宁的?他决定利用休息日前去考察。   来到隆恩寺,这里早已变成部队驻地。他托人走进大院,却什么石刻也没看到,只发现附近有一座清代王公的坟墓遗址。问询半天也没人能说清这座墓的墓主是谁。冯其利越发有了兴趣,他想到去请教溥杰先生。但与溥杰先生素昧平生,虽然有他家的地址,人家会接待一位只是出于好奇而冒昧登门的普通工人吗?赶到溥杰家,这位昔日的“御弟”很热情。明白了眼前年轻人的来意,溥杰说:隆恩寺那个王爷坟究竟是哪位先人的,我也说不清。不过,我可以介绍你认识两位清史专家,你可以向他们请教。研究王爷坟是清史中的空白,你就大胆地往前走吧。于是,溥杰先生写了个便条,介绍冯其利去找专家。很可惜,那两位专家也未能回答冯其利的疑问,但却告诉他一个信息:清代宗室王公墓葬目前还没有人系统研究,过去一些地图上标的地名也不准确,如能将其搞清楚,无疑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冯其利暗自高兴,他意识到自己抓到了一个好项目。   研究清代王爷墓葬就从隆恩寺开始。冯其利后来辗转托人,终于找到了那座无名墓葬的“看坟人”后代赵成德。老人告诉他,坟主后代姓曾,是位大夫,住在福绥境胡同。 冯其利在居委会的帮助下,还真找到了这位曾大夫。谜团终于解开,曾大夫拿出家谱告诉他,该墓主人是他家的先辈,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即清朝初年的饶余敏亲王。冯其利又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在抚顺展出的那些石刻,是1927年少帅张学良为其父张作霖修建陵园时,特地购买、拆运过去的。初战成功,冯其利研究的劲头当然更足了。   清朝入关前后有十二代皇帝,光皇子就有近百位,王爷共计二百四十多位,他们大都埋葬在北京周边风景秀丽的地方。民国以后,这些墓葬被严重破坏,很多连墓碑都找不到,所以研究起来非常困难。但正因为困难,研究工作才更有价值和意义。   1983年元旦,冯其利从北京测绘处购买了几张京郊地图,开始了近似着魔般的“寻墓”历程。   陷入王爷墓葬研究选题后,冯其利时刻关注着有关信息,无论是阅读史料还是翻看文物记录、地图,只要发现含有“坟”、“碑”的地名,他肯定要去实地考证。他曾经在首都图书馆看到民国四年(1915年)内务部职方司绘制的一张京郊地图,无意中发现西郊有许多含有“碑”的村名,如三统碑、四统碑、五统碑,后来考证才知道,因为那里葬有多位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