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在中国功与过.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凯恩斯主义在中国功与过

凯恩斯主义在中国功与过   我们国家在公共投资上的空间很大,但这并不否认在一些地方或领域已经出现了所谓的公共设施过于超前或者“贵族化”倾向,超出了国力的承受能力,带来了新的不公平问题      初显功效:战胜亚洲金融危机      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可以说是非常曲折的。远的就不提了,从改革开放之后来看,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引入和被社会接受认可的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凯恩斯主义的态度,基本上是作为一种重要理论来介绍和评论的,还不认为这种理论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有多少关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为主的体制,发展市场经济还没有成为共识。在那种背景下,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经济生活和经济政策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之后,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调控决策的影响开始逐步增加。但是,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调控实际发生影响还是从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   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我国便出现了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迹象。在非常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央政府及时调整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方向:一方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采取了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手段;另一方面,于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就是所谓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年增发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 之后几年一直连续增发,大规模增加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实践证明,1998年之后一段时期实行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我国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转型经济特点,包括政府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就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还有我们的决策机制比较灵活及时,可以提高财政政策的效果。但是,从理论上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属于凯恩斯主义的范畴,也可以视为凯恩斯主义在我国的第一次实验。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所取得的成效可能不完全甚至不主要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功劳,有可能主要是加快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功劳。有专家还认为应主要归功于那个时期实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但是,和1998年之前的十年相比,积极财政政策所发挥的作用确实是很大的,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妨将其视为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首场实验,并且成效显著。      再上战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发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剧烈的一次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要比十年之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得多。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我国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的规模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2008年底开始出台实施总规模4万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采取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前一次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相比,这一次的力度更大,方式更多,效果更加显著,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更大。同时,从理论上说,凯恩斯主义的印记更深。   我们知道,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是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且很强调采取扩大政府支出的政策来直接刺激需求。其机制就是在企业、家庭等微观经济主体由于对经济前景信心不足或者悲观而导致私人投资和消费或者“有效需求”出现显著下降的条件下,通过政府投资规模的扩张来弥补私人投资和消费的不足,从而促进需求扩大、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这就需要具备一个前提,即存在着政府投资的空间。如果政府的投资是替代企业投资,那么就会导致国进民退的现象,有效需求不可能增长。政府投资的领域应是企业不愿投资的公共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这样才能起到创造有效需求的作用。   尽管1998年以来,我国在上一轮扩大内需、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投资建设了不少基础设施,但是由于我国底子薄,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很大,基础设施的缺口还是很大的,继续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是很必要的,不存在过剩的担忧。在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上,我们面临的缺口更大,亟需政府和社会的持续大规模投入。因此,在我国,通过扩大政府支出的方式来扩大有效需求是有必要的,是符合我们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   当然,也应指出,近几年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取得的成效也不能都归功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各个领域的改革深化和进一步拓展外需的政策作用也不容忽视。   是药三分苦:认清凯恩斯主义的缺陷和适用性      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对凯恩斯主义的怀疑和批评就一直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点。人们早已提出了实施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的经济前提和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实际上,就在我国通过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回升的过程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