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體群美五育理念與實踐.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智體群美五育理念與實踐

德育理念與實踐 德智體群美五育理念與實踐 教材教法設計工作坊 2011年3月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學院 李琪明教授 台灣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良師˙全人教育-以德育為本源 道德是身為全人的基礎 德育係成就良師的本源 賦予德育新的時代意義與理念 重建學校德育創新策略與實施 沒有德育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 沒有德育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 理念篇—背景(優劣互現的現象) 全民「品德/品格教育運動」的現象 以及學校德育課程的消失或融入? 2004年教育部公佈<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及其近年來之修訂(見品德教育資源網)? 公民教育、人權教育、性別教育、生命教育、正向管教、環境教育之共通與統整? 理念篇—德育目標的重建 品德修養與人生意義—好人 專業倫理與優質團隊—好人才 公共領域與生態環境—好公民 理念篇—德育內涵的重建 知善(認知)-- 具批判思考知能 好善(情感)-- 具同情關懷意願 行善(行動)-- 具參與體驗技能 以及知行之間的意志勇氣與智慧 理念篇—德育的影響來源 家庭-- 品德教育的奠基-- 父母 社會-- 品德教育的試煉-- 成人 學校-- 品德教育的發展-- 師長 學校中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 有系統有計畫地融入德育 理念篇—德育的學校課程 理念篇—德育轉型的要素 民主 彰顯正義、關懷弱勢、尊重文化差異 科學 追求真理、奠基學理、重視實踐成效 專業 增權賦能、批判反省、發揮專業自律 實踐篇—多元創新課程模式 1.道德討論 2. 價值澄清 3.文學故事 4.藝術陶冶 5.關懷和諧 6.參與體驗 7. 道德紀律 8. 校風形塑 實踐篇一、道德討論 L. Kohlberg 道德認知發展   三層次      六階段論  成規前層次    懲罰與服從導向         工具性相對主義導向  成規層次    人際關係和諧導向        法律和秩序導向   後成規層次     社會契約合法性導向        普遍性倫理原則導向 醫生的困境 一位女士得了癌症而且存活的希望渺茫,她非常痛苦,而且身體非常虛弱,只要一劑大量的止痛劑(例如嗎啡),就有可能造成她的死亡。在她病情稍有起色時,她乞求醫生給予她足以致命的嗎啡劑量,因為她再也無法承受這種痛楚,而且她頂多只能再活幾個月,於是醫生遂了卻她的願望。你是否同意醫生的行為? 支持醫生做法 醫生是依其良心行事,這位女士的病況特殊,所以醫生並不違反維繫病人生命的一般道德義務……6 因為醫生是唯一可以完成這位女士願望的人,所以醫生尊重病人的願望執行……5 醫生只是遵照這位女士的話去做,所以醫生不需要承擔一些令人不愉悅的後果……2 因為這位女士無論如何都會死去,而且醫生給她過量的止痛劑並非難事…1 醫生並沒有真正違法,因為無人可以挽救這位女士的生命,醫生只是減輕她的痛苦……4 因為醫生的大多數同事若遇到相同的情況,可能都會做相同的決定……3 反對醫生做法 因為醫生的行為與其他同僚長久以往的信念相左,因此當其同僚反對安樂死,醫生便不應該做此事……3 我們必須對醫生救人的天職有十足的信心,即便是陷於極端痛苦生不如死的病人也應對醫生有信心,不要輕言放棄生命…5 保護生命是最高的道德義務,而且對於安樂死與謀殺之間的道德界線是不明確的……6 醫生會因此而惹上麻煩,因為做過雷同作為的醫生都已受到處罰……1 若是醫生不加干涉而等著讓這位女士自然死亡,會讓事情較為單純化……2 醫生違反了法律,而且他也知道安樂死是不合法的話,更不應該順從病人如此的要求……4 道德兩難討論之教學重點 道德發展以正義為核心概念(建構由低至高序階的道德認知發展) 道德教學為了提升學生道德發展序階,重視理由論述,而不是所選擇的立場 故事中需凸顯假設性的兩難問題,且多半是兩種或多種價值衝突的情況 (如忠孝難兩全) 學生分組或團體進行討論或辯論,盡量引發異質性與多元性 讓學生在自由安全受鼓勵的氣氛中發言,且避免同儕壓力 教師可適時藉由詢問與階段性的統整,提供學生稍高層次的思考,但避免成為答案的來源 道德兩難故事雖多為假設性問題,但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