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老郭和打鼓儿老马.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剃头老郭和打鼓儿老马

剃头老郭和打鼓儿老马   50多年前,剃头的老郭和打鼓儿的老马都是我们胡同里的常客。提起当年他们穿大街进胡同,出了这门儿进那院儿的那些直接为老百姓服务的事儿,胡同里的老人真是太熟悉了。   说剃头的,现在的人都明白,就是理发的。过去北京人也爱管理发叫“推头”或是“铰头”。老辈子北京胡同里大人孩子头发长了,都爱等着“剃头”的来了,就叫进院儿里。大人加上孩子挨着个儿连推带铰的,算是理了发。不讲什么发型,比大街的推头棚子理发店省事又便宜,胡同里的老百姓图的就是一个实惠。   要说打鼓儿的,现在就得有人不知道了。因为这个行当在北京市面上早就见不着了。那个年代胡同里各家儿的日子都不富裕,免不了赶上手头紧日子接济不上的口儿。这时就把打鼓儿的叫到院子里或是直接进屋,拿出家里想卖的物件儿卖给打鼓儿的,换点钱过日子。大户人家缺钱时也找打鼓儿的,只不过他们卖的物件儿要贵重些。   乍一听,这打鼓儿的不过就是一个老北京胡同版收废品的。其实不一样。   现在咱们老百姓卖废品,主要是淘汰清理过日子不用的东西,卖钱不是目的,另外那收废品的也是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差事。而过去老百姓找打鼓儿的卖东西,主要是换钱过日子。打鼓儿的也个个儿都是懂行的主儿,单论业务水平,这收废品的含金量就差得多了去了。      剃头的老郭:   不光有一手理发的好活儿   老北京人都知道,剃头的进了胡同从不吆喝,而是一手握着个1尺多长、1寸多宽、外形像大镊子的钢板,另一只手拿着一根不长的钢棍儿用力从钢板中间穿过,就会发出“嗡嗡”响声,招呼人走出院门儿叫住剃头的。一般只要剃头的跟着进了院儿,这买卖就算是做成了。   剃头人手里“嗡嗡”响的“大镊子”,就是过去北京人说的“唤头”,是剃头人必不可少的“行头”之一。只要胡同里响起唤头的嗡嗡声,人们就知道是剃头的来了。所以唤头还有一个名字叫“报君知”。   唤头的嗡嗡声既不刺耳又传得很远,经常是从胡同一直传进我们家的三层院子里。现在想起来,当年应该是先听见了唤头的响声之后才认识了剃头的老郭。   早些时候,剃头的进胡同都是挑着挑儿,一头儿是坐热水用的炭火盆,一头儿是装着理发工具的剃头匣子。后来改成用一块白包袱皮儿包上推头的家什背在肩上。老郭后来也把肩上的挑儿换成了包儿。   每次老郭来,院里剃头的人都不少。有时候在大门洞,有时在二门道的影壁前头,也有时就在大杏树底下。老郭手脚挺麻利,又爱说话。一边推头,一边就和大人家长里短地聊起来。甭管是给大人剃头刮脸,还是给孩子推个平头,经常是嘴里说着话,手底下活儿一点儿没耽误地就把头剃好了。赶上不爱推头的孩子又哭又闹让大人都没了辙的时候,老郭也从来都不带皱一下眉头,每回都是连哄带吆喝的顺顺当当就给这闹腾孩子理了头。临了准落一个大人孩子都满意。时间一长,胡同的人都爱找老郭推头。只要老郭来了,哪回都是连孩子带大人的一大堆人候着,让老郭在胡同里赚了不少人气儿。   除了会理发的一手好活儿,老郭还有一样儿活计也让我至今难忘。那年有一天早上起来,我忽然觉得脖子疼得动不了了。我妈说这叫“落枕”,没大事。正好那天老郭来了,我妈说:“等老郭不忙的时候让他给治治,准管事。”我当时刚上小学二年级,怎么也想不明白脖子落枕了为什么要找剃头的。想不到我妈一说,老郭还就没打愣地答应了。我刚坐到凳子上,老郭就连拍带拽地对我的后脖子下了手。一阵阵火辣辣的疼让我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老郭的功夫已经施展完了。   不知是不是老郭的出手管了事,反正第二天我的脖子见好了。后来听我妈说,过去理发店手艺好的大都会些推拿,客人铰了头刮了脸后,顺带再给肩背做做按摩,显示出手艺,客人也觉得舒服,下回保准还来。老郭虽然不过就是串胡同剃头,可论起推拿本事照样不含糊,可见理发手艺也是不一般了。   从打胡同里听不见唤头的嗡嗡声后,就再没有见过老郭。听我妈说,老郭后来去了理发店,成了正式职工。      打鼓儿的老马:懂行又精明   和剃头的进胡同打唤头一样,打鼓儿的进了胡同也一样是不吆喝。他们一只手里握着小鼓儿,边走边用另一只手里那根细长有弹性的鼓槌儿敲打小鼓儿,胡同里就会传出清脆的“当儿当儿”声。这是打鼓儿的进了胡同的招牌。过去北京人也有管他们叫“打小鼓儿”的。   认识老马,也是先听见了胡同里传来一阵“当儿当儿”的小鼓儿声。那天我正在院儿里玩,我妈从屋里出来说:“去瞅瞅,把打鼓儿的叫进来。”我跑出院子正好看见胡同里一个打鼓儿的“当儿当儿”地敲着小鼓儿走过院门口没多远。我喊了一声:“打鼓儿的!”他二话没说就往回走跟我进了院子。只见我妈手里拿着一件旧棉袍,北屋的刘大妈包着一个包袱皮都出来了。我妈说:“老马,看看这棉袍给多少?”那是我第一次认识老马。后来只要老马进院儿,都会听见大家伙儿一声一声地叫着老马,我对老马就更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