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 薯类病害.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病理学 薯类病害

第四章 薯类病害 SWEET POTATO AND POTATO DISEASES 本章学习重点: 1. 甘薯黑斑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 甘薯茎线虫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3. 甘薯贮藏期病害种类、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4.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5. 马铃薯病毒病的病原、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概述 薯类作物包括甘薯和马铃薯等。 世界已报道甘薯病害50多种,我国已发现近30种,河南省有10多种。发生普遍而危害较重的有:黑斑病、根腐病、茎线虫病和贮藏期病害等。 世界已报道的马铃薯病害有100多种,我国约有40种,河南省14种。主要病害为晚疫病、病毒病等。一般因病害减产10-30。 甘薯黑斑病 Sweet Potato Black Rot 二、症状 Symptom 苗期、生长期及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薯苗、薯块,不危害绿色部分。 苗期症状:受侵染的幼芽基部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斑,后逐渐纵向扩大至3-5mm,重时则环绕苗基部形成黑脚状。地上部病苗衰弱,矮小,叶片发黄,重病苗死亡。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灰色霉状物或丛生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生长期症状:病苗生长衰弱,叶片发黄脱落,遇干旱易枯死,造成缺苗断垄。即使成活,结薯也少。薯蔓上的病斑可蔓延到新结的薯块上,多在伤口处产生黑色斑块,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稍凹陷,生有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贮藏期症状:贮藏期薯块上的病斑多发生在伤口和根眼上,初为黑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膏药状病斑,稍凹陷,直径1-5cm不等,轮廓清晰。病部组织坚硬,可深入薯肉2-3mm,薯肉呈黑绿色,味苦。温湿度适宜时病斑上可产生灰色霉状物或散生黑色刺状物,顶端常附有黄白色蜡状小点。 三、病原物( Pathogen): 1.病原学名和分类地位: 病原为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 属子囊菌亚门长喙壳属真菌。 病原形态 菌丝体初无色透明,老熟后深褐色或黑褐色,寄生于寄主细胞间或偶有分枝伸入细胞内。 无性繁殖产生内生分生孢子和内生厚垣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棍棒形。孢子可随时萌发生出芽管,芽管顶端再串生次生内生孢子,可连续产生2-3次,然后生成菌丝,也可在萌发后形成内生厚垣孢子。厚垣孢子暗褐色,球形或椭圆形,具厚壁。 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壳,子囊壳呈长颈烧瓶状,基部球形;颈部极长,称壳喙。子囊梨形或卵圆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壁薄,成熟后自溶,子囊孢子散生在子囊壳内。子囊孢子无色,单胞,钢盔形 。 病原生物学 病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温度范围为9-36℃,适温为25-30℃。 病菌的致死温度为51-53℃。 四.病害循环( Diseases Cycle ) 1 越冬与初侵染来源:病菌以子囊孢子、厚垣孢子和菌丝体在薯块或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带菌种薯和秧苗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其次是带有病残组织的土壤和肥料。 2 传播: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田间主要靠种薯、种苗、土壤、肥料和人畜携带传播;收获、贮藏期,病菌可藉人、畜、昆虫、田鼠和农具等媒介传播。 3 侵入:黑斑病菌寄生性不强,主要由伤口侵染。甘薯收刨、装卸、运输、挤压及虫兽伤害造成的伤口是病菌侵染的重要途径,也可从根眼、皮孔等自然孔口及其他自然裂口侵入。 4 再侵染:有多次再侵染,但贮藏期一般只有一次侵染。 四 流行因素(Epidemiology) 与品种抗病性、土壤环境、伤口、栽培条件等因素有关。 1.品种的抗病性: 甘薯品种之间抗病性存在着差异,其抗病性与皮层薄厚、薯块质地、含水量多少、伤口木栓层形成快慢等特性有关。薯块易发生裂口的或薯皮较薄易破裂、伤口愈合速度较慢的品种发病较重。目前,尚未发现甘薯对黑斑病免疫的品种。 2.温度和湿度 土温在15-30℃之间均能发病,最适温度为25℃,低于8℃或高于35℃病害即停止发展。甘薯贮藏期间,15℃以上利于发病,最适发病温度为23-27℃,10-14℃较轻,35℃抑制发病。 田间发病与土壤含水量有关。在适温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在14%-60%时,病害随湿度的增高而加重,超过60%,又随湿度的增加而递减。多雨年份,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地块发病重;地势高燥,土质疏松的发病轻。 ? 3.伤口:伤口是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途径。薯块裂口多或虫鼠危害重,有伤口的薯块,病害也相应加重。在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造成大量伤口,附着在薯块表面的病菌乘机侵入,加之此时薯块呼吸强度大,散发水分多,病害蔓延较快。 4.栽培管理措施:连作有利于发病;地下害虫多发病重;收获、贮运时伤口多,有利于发病。 五、防治方法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