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文化个体文化框架转换影响因素与结果.docVIP

双文化个体文化框架转换影响因素与结果.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文化个体文化框架转换影响因素与结果

双文化个体文化框架转换影响因素与结果   摘要:文化与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兴趣已经从关注文化差异转移到文化与心理如何相互影响。基于动态建构主义取向的文化框架转换模型认为:个体完全可以同时拥有两种及其以上的文化构念网络,它们具有动态性,受情境线索所驱动,个体可以在不同文化之间根据情境需要进行文化框架的转换。CFS受到个体的种族内隐观和双文化认同整合的影响;CFS所积累的多元文化经验可以提高创造性和认知复杂性,也可能产生文化刻板化,导致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未来研究可以探讨CFS的适用范围,进一步细化研究,考察主流群体成员的CFS,重视整合视角的研究,运用多元研究方法。借鉴该领域的研究思路对于考察我国的少数民族等多元文化个体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文化框架转换;动态建构主义取向;多元文化经验:文化适应   分类号:B849:C91      移民、留学和全球化使多元文化者的数量大大增加,很多人可以讲几种不同的语言,内化了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与此同时,多元文化带来的文化冲突与适应问题已是不争事实。然而,传统跨文化心理学把文化知识作为领域一般性构念(domain-general constructs),认为其影响是连续的、恒常的。因此,它主要关注于比较不同文化群体在某些特质方面的异同,用其平均数差异表示文化差异。把多元文化的影响仅仅视为误差变异。例如,这一阵营的研究者长期以来以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区分中西方文化。这种以地理和人口学变量定义不同文化群体并以静态、宏观的角度比较不同文化对群体的影响所蕴含的一个假设是,不同文化群体成员主要是受母体文化的影响,不可能内化第二文化。同时,传统跨文化心理学主要采用问卷法进行相关研究和准实验研究,这一研究方法限制了对文化与心理相互影响的探讨。   近年来,在人与环境互动观的影响下,Hong等人提出了多元文化研究的动态建构主义取向,并基于此提出了文化框架转换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多元文化的效应,从文化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视角来理解文化间变异和文化内变异,在文化心理学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主要评介CFS模型以及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希望能为我国的文化和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1 何谓双文化个体      严格地讲,目前还没有一个明晰的关于双文化个体的定义。一种较为宽松的定义是,双文化个体(bicultural individuals)指自我标榜为具有文化双重性的人(例如,我是双重文化者)或者把自己同时归类为不同文化群体的成员(例如,我是中国人,也是美国人;我是华裔美国人)。另一种较为严格的定义认为,双文化个体是那些接触并内化了两种文化的个体,并且这两种文化系统会在不同情境指导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研究者通常根据在两种文化环境生活的年限来选取研究对象,选取年限从至少生活3年至几十年不等。在这里,第一种定义实际上混淆了双文化个体与双文化认同这样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二种定义让人疑惑的是,以在某种文化环境中生活的年限作为选取双文化被试的标准是否妥当?同时,对于如何才算得上是文化的内化还需具体说明。   双文化个体与双语个体容易混淆。双语个体(the bilingual)是那些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交流(包括听、说、读、写)的个体。有些双语个体并未内化第二语言的文化。可以被称之为单文化双语个体。单文化双语个体的典型特征是,其在班级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但没有明显接触该语言的文化环境。他们与双文化个体的不同在于:(1)与双文化个体(例如,墨西哥裔美国人)相比,单文化双语个体(例如,从来没有接触墨西哥文化环境的盎格鲁一美国人)的第二文化知识与其自我认同没有关联,他们没有内化母体文化之外的文化,其他文化的知识不会影响其自我概念;(2)双文化个体和单文化个体对两种文化的认知复杂性不同。双文化个体有较丰富的、复杂的文化知觉,对每一种文化都有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单文化个体仅仅对于母体文化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对其他文化只有间接的零碎知识。可以看出,双文化个体一般是双语者(也称“bicultural bilinguals”),但双语个体并非都是双文化者。懂得两种语言是双文化个体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需要指出,这里的双文化个体主要针对民族或种族语言文化(ethnolinguistic cultures),情境,而非宗教文化和职业文化情境。   多元文化个体(multiculturalists)包含了双文化个体(bicultural individuals)。但是,在文化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中,很少见到研究关注内化了三种或三种以上文化的个体。从这个意义上,本文涉及的多元文化与双文化的含义基本相同。      2 基于动态建构主义取向的文化框架转换      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动态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