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社会中乡村秩序与乡村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变化社会中乡村秩序与乡村文化

变化社会中乡村秩序与乡村文化   摘要:文化、制度与权威构成乡村秩序的基本要素,而文化是基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曾经形成了以家庭为核心的乡村文化和被社会革命改造过的乡村文化。这曾经是乡村秩序的基础。随着当代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古老乡村文化和包含革命文化内容的乡村文化被先后瓦解,从而动摇乡村秩序的基础。未来乡村文化与乡村秩序的演变,取决于主流文化、市场文化与仍然存在的乡村文化三者之间能否融合。在深度全球化、市场化进程中,如果乡村出现文化空白,那将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过程。这是本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极大挑战。   关键词:变化中社会;乡村秩序;乡村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12―0048―06      秩序是人类社会为克服冲突和混乱而力图实现的一种社会状态。不同社会势力之间由于各种原因不断发生矛盾,冲突与混乱经常伴随人类活动,对秩序的追求,实际上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亨廷顿认为,对政治秩序影响最大的,是各种社会势力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而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社会势力的多样化。文化、制度和权威构成任何秩序的基本要素。乡村秩序主要指农村社会结构要素之间平稳有序地互动,乡村社会处在相对稳定和均衡状态。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乡村秩序看在一个整体社会变化中乡村文化如何同步变化并影响到自身。      乡村秩序与乡村文化      在古代中国,国家权力并不干预乡村具体事务。皇权止于县政,历朝历代都在县以下实行类似于地方自治的乡村组织,建立稳定的乡村秩序。乡村秩序以家族和宗族为基础,通过多层次的结构来维系,而以家庭为核心和人生价值与生命目的构成整个乡村生活与乡村秩序的基础,从而,也是乡村文化的内在模式。   人群组织成为社会,有多种方式,血缘、地缘和业缘是三大基本的社会关系。中国古代乡村社会的形成,将血缘与地缘关系高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聚族而居是中国古代村庄形成的特点,在华北地区和中原地区,这个特点尤为显著。血缘关系是人类最原始最自??的结合方式,在各种文化中都曾经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乡村秩序与乡村文化中,它所具有的地位,是所有其他文化与秩序无法相比的。   同时,自秦以后,小农经济成为中国长期占据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经济活动首先与家庭成员发生联系,从生产到分配,生产者与社会的联系微不足道。家庭成为一个人满足自己需要的直接依靠。所以,传统中国的“重农抑商”价值导向,重视农民的伦理,贬低商人的伦理,其实是重视以家庭为本位、以农业为基础的伦理活动与经济活动。   冯友兰认为:有以家为本位的生产方式,就有以家为本位的生产制度。有以家为本位的生产制度,就有以家为本位的社会制度。在以家为本位的社会制度中,所有一切的社会组织均以家为中心。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从家的关系出发。中国古代的人际关系为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谓之五伦。五种人际关系中血缘关系就占了三种。其余两种虽然不是血缘关系,但中国人也经常将它们看作具有血缘关系的意义,比如将君主称为父,将知心朋友称为兄台。既然家庭处于生产、日常生活、社会乃至政治生活的核心,中国文化以亲情为纽带而形成就是必然的。需要注意的是,今日所说中国传统文化,大体上就是乡村文化。中国古代的乡村秩序即以这种乡村文化为基础。   由于中国人重视人际关系,在乡村社会中,即使村庄中的非家族成员,一般也会与邻居形成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邻里乡亲、远亲不如近邻等俗语都说明了,乡情同样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秩序形成的重要纽带。   既然亲情与乡情是乡村文化的出发点,是形成乡村秩序的纽带,伦理要求就成为乡村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乡村社会中规范个人乃至集体行动的基本准则。梁漱溟认为,中国自古就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伦理对于经济生活、政治结构和政治活动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伦理还具有宗教的作用。因此,中国古代以伦理组织社会,“中国社会向来强调长幼之序,此伦理秩序之一原则。”乡村秩序主要依赖乡村文化所确立的伦理关系与原则来确立,这构成乡村社会的基础秩序。乡村社会中男女老少各色人等,根据伦理关系确定自己在乡村中的位置与角色,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位置与角色在乡村社会中具有不同的地位与社会功能。如果乡村中有人逾越了自己位置与角色所规定的行为边界,就会被认为是越轨行为而受到普遍的鄙视,也会受到家法的惩治。安分守己、尊老爱幼、孝敬公婆、知恩图报、扶弱济贫等,都是一个人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救危扶难却不图回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被视为应有的品德,在这里没有理性与算计存在的空间,有的只是情感。以情感为纽带确定行为规范,目的在于建立人们之间的信任,而且也的确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起人们之间的信任。而信任就为乡村秩序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