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志义一个爱尔兰人侗乡十二年
吉志义一个爱尔兰人侗乡十二年
“哭也哭过,笑也笑过,用稻草搭的桥也走过,用树叶做的船也划过。”清晨,吉志义喜欢到宰荡村附近的山坡上放开嗓子唱一段侗歌。在这位爱尔兰人眼中,侗歌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
宰荡村,贵州黔东南有名的侗族大歌之村,村里1300多口人都是侗族。吉志义尤其喜欢听村里的孩子们唱侗歌,每到此时,这位腼腆的“大鼻子”都会开心地笑起来。孩子们很喜欢“大鼻子”,因为他不仅和善,还帮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今年,宰荡村多年来第一次有孩子升入小学六年级,大家说这要感谢“大鼻子”和他的同事们。
机缘巧合
吉志义(Norman Geary),爱尔兰人,牛津大学统计学博士。他和瑞士籍夫人孔瑞贤(Ruth Barbara)都是美国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牛津大学的统计学博士如今却对研究侗语入了迷,吉志义说这全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机缘巧合”。
最初,吉志义是作为统计学专家进入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工作的,然而一次普通的会议却使他的人生从此改变。在这次会议上,研究院总部的主任在发言中提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以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蜚声世界”。这句话一下子激发了吉志义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兴趣。1993年,他偕夫人来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学习中文。
在北京,夫妇俩第一次听到了侗语和侗歌,他们立刻被这种有着九种声调的语言深深吸引了,“真不可思议,世界上竟有如此美妙的语言。”通过查阅资料,吉志义了解到在贵州居住着45个少数民族,而侗族的文化更是“神话一般的谜”,吉志义说:“我被深深地吸引了,迫不及待地想去解开这个谜”。
1995年1月,吉志义夫妇第一次来到贵阳。问起他们对贵阳的第一印象,回答颇令人意外:“冷!”尽管之前生活了两年的北京冬天很冷,但他们觉得贵阳的冬天更加寒气逼人。在贵州大学的留学生公寓里,夫妇俩围着一个小电暖炉取暖,盼着外面淅淅沥沥的小雨有停的时候。吉志义笑说:“我们当时心想:贵阳的天气一定又湿又冷,正如她的名字,难得一见明媚的阳光”。不过,他们后来慢慢发现:“其实,贵阳有很多阳光,这里的气候正好和她的名字相反。贵阳不时会下雨,有时绵绵延延好几天,但这里的阳光是充足的。”但吉志义说,“这里的人比北京友好,食物很可口。”
1995年8月,吉志义和孔瑞贤携子带女正式从北京搬到了贵阳,在贵州大学进行侗族语言和文化研究。
感受侗家真情
在北京学习期间,吉志义夫妇结识了贵州民族学院的龙耀宏教授。来到贵阳,刚安顿下来,吉志义就请龙教授教他们侗话、侗文和侗歌。龙耀宏告诉他:自己虽然是研究侗族文化的专家,但他的家乡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家人,“才真正是行家”。1995年11月,吉志义夫妇来到黔东南考察研究。
起初,吉志义一家住在榕江县民族师范学校。尽管学校旁边就是车江千户侗寨,一出校门就能看到侗家人,但吉志义夫妇觉得:“与他们还是有一点距离”。在学校厨房工作的老厨师石灿华知道了他们的心思,就对吉志义说:“如果不嫌弃,就到我家去住吧!我家虽然是几代同堂,人多,但那幢木房子还宽敞。”夫妇俩跟着老石来到他家:一幢坐落在河畔古榕树下的古朴青瓦木房,门前还有一片稻田。优美如画的环境令吉志义夫妇着迷。
老石腾出堂前的两间房给吉志义一家住,还专门为他们建了一个独立厕所。吉志义一家吃住在石家,老石和老伴却从未提过收钱。吉志义主动问他们收多少钱,老石夫妇都说不要钱。吉志义不依了:“这不行,这是你应得的报酬呀”。老石夫妇摆摆手说:“你们来学侗话,讲侗话,自家人怎么收钱呢?”吉志义无奈,只得“大打折扣”,硬塞给他们一些钱,他们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了一点。吉志义夫妇从中感到侗家人的淳朴善良,并被这份真情深深感动了。
宰荡村的第一个双语学前班
在研究过程中,吉志义夫妇发现在侗族地区,学龄儿童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大都不会使用汉语,侗语会说却不会写。教师必须同时教孩子汉侗两种语言,孩子却常常只记住了读音而不明白字义,教学进度受到很大影响,孩子学习的信心也因此受到打击。在和一些贵州同行交流之后,他们萌生了开展侗汉双语教学实验的念头。
吉志义给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写了一封长信,提出在中国侗乡进行“侗汉双语科研实验项目”的计划。项目为期九年,包括两年学前班、六年小学,再加上第二年招生的学前小班。目标是研究儿童的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帮助侗族孩子学会读、写侗语,同时给他们讲授汉语,使其成为双语人才,而所有的教育全部是免费的。
最终,吉志义和同事选择了宰荡村。这里的低年级学生基本不懂汉语,学生流失严重,升学率很低,老师和家长们都很欢迎他们的双语教育实验。2000年,吉志义和同事在宰荡村办起了第一个侗汉双语学前班,这也是村里有史以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