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性白内障基因治疗.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发性白内障基因治疗

后发性白内障基因治疗   [摘要] 现代白内障手术后由于晶状体上皮细胞大量增生等原因而常常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目前尚无有效安全的药物来防止其发生。激光后囊切开术虽常被用来提高后发障患者的视力,但可能带来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眼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基因治疗为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基因治疗中,逆转录病毒载体是在具有分裂功能的细胞中进行基因转移和表达的载体,这一特点对其应用于靶向性治疗的实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在后发性白内障早期,晶状体上皮细胞处于活跃分裂状态,而角膜内皮细胞等眼组织细胞多处于细胞周期的静止期。本文针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基因治疗做一综述。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基因治疗 自杀基因 旁观者效应      1 后发性白内障传统的治疗方法      自从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 (ECCE)开展以来,囊内摘除术所带来的许多并发症得以避免,但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后发性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系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晶状体皮质未能完全吸收,所遗留的部分继发混浊,又称继发性白内障或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最主要原因。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已有很多研究,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可能是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1]。长期以来,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手段主要是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但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可合并有一些威胁视力的并发症,如眼压升高、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2]。为寻找有效防治后发障的药物,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研究。Power等[3]提出,眼内应用防治后发障的药物需具备以下几点:(1)有效地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2)对眼内其它组织无毒性作用;(3)药物需适合注入前房,其有效药物浓度能够维持足够长的时间。虽然许多药物在动物实验中都可有效抑制LEC增殖,但仅通过术中灌注囊袋和结膜下注射等给药方式,药物随房水排出快,有效浓度维持时间短暂,且对眼内其他组织产生毒性,引起了明显的炎症反应、角膜和视网膜损害[4]。这些都限制它们应用于临床。      2 后发性白内障的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着根本的不同,基因治疗从广义上说是将新的遗传物质转移至某个体的细胞使其获得治疗效果。具体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亦称DNA分子)在体外进行人工“剪切”、“组合”和“拼接”,使遗传物质重新构建,然后通过载体转入受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并使所需要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产物。   (1)基因治疗的载体选择:在基因治疗中,病毒载体系统由于   其转染效率高而在近年来的实验研究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病毒载体系统包括逆转录病毒载体(RV)、腺病毒载体 (AV)、腺相关病毒载体(AAV)、单纯疱疹病毒载体 (HSV)、痘苗病毒载体等。其中AV、AAV、HSV已被证实可以成功地将外源基因转染于眼的终末分化组织,这些载体及转染技术适合用于视网膜色素变性等遗传性眼病的治疗[5]。与此相对,逆转录病毒载体是在具有分裂功能的细胞中进行基因转移和表达的载体,这一特点对其应用于眼科增殖性疾病如后发性白内障治疗的实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逆转录病毒载体可能对角膜内皮细胞、视网膜组织细胞等无影响,而仅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等增殖细胞发生转染。   (2)自杀基因的运用:自杀基因疗法又称基因导向性酶前体药物疗法 (gene―directed enzyme prodrug therapy,GDEPT),是指一些病毒或细菌的前药转换酶基因在靶细胞内编码特殊的酶,将原先对哺乳动物细胞无毒的前药在细胞中代谢为毒性产物,从而引起靶细胞自杀,而未转入自杀基因的正常组织可免受损伤。   目前已发现和克隆的自杀基因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thymidine kinase, HSV―TK)基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胸苷激酶(vari―cella-zoster virus-thymidine kinase,VZV―TK)基因、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escherichia coli cytosin deaminase,EC―CD)基因、大肠杆菌脱氧胸苷激酶(DCK)基因、大肠杆菌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GPT)基因及细胞色素p450基因。HSV―TK基因/GCV系统是目前自杀基因治疗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体系,许多学者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HSV―TK基因联合GCV,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kinase,HSV―TK)基因的表达产物胸苷激酶不仅能催化脱氧胸苷成为脱氧胸苷酸,而且能对哺乳动物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