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性思考.docVIP

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性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性思考

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性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种发展是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并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般机理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化将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扮演重要角色。   1.城镇化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首先,城镇化可以引发消费需求。扩大内需重点是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城镇居民消费。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实现市民化,提高了收入水平并享受到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从而可以扩大市场需求、促进消费。2009年,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5133亿元,增长15.5%,占当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7.9%。城镇居民消费对拉动内需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其次,城镇化可引致投资需求。城市的改造和建设,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等可以有效拉动内需增长。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消费和投资具备巨大的增长潜力,可以加速由外需依赖向内需主导转变,形成内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发展的格局。   2.城镇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也从市场和消费需求等方面提升工业化,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与第三产业的关系更加密切,城镇化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发展,也能推动旅游、餐饮、娱乐、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城镇化的发展能有效优化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城镇化可以实现经济由粗放向集约发展转变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在实现市民化的同时,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文化熏陶,素质不断提高;其他各类人才也不断向城市汇集,引导市民整体素质和精神文明水平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加速城镇化建设,可以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繁荣城市经济,并促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向农村扩散、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扩展,从而促进全社会提高效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城镇化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表现   我国城镇化特点是:起步晚,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快,未来潜力大。过去几十年,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图1是1991-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情况,可以看出,从1991年的26.9%到2009年的46.6%,19年间我国的城镇化率提高了19.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超过1%。但是,现阶段城镇化质量差、水平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甚至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不仅在空间上导致建设布局出现无序乃至失控,而且使耕地、水、能源等重要资源过度消耗,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同时,快速城镇化所带来的就业、住房、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   1.城乡、地域发展政策差别大,公共服务缺失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与农村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1。城镇居民由于拥有或享用更多的城镇资源从而具有明显的城镇优势;反之,农村居民不仅普遍收入低,享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少得可怜。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基础设施和高端功能过分集中于某些狭隘区域,人为制造预期价格必涨的土地,同时极力压制市场自发形成的“小产权房”,致使我国面临十分严重的高房价问题。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公共服务的缺失、差别化的市民待遇等,造成我国国内内需不足,特别是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城镇化拉动内需增长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奢望。    2.工业化发展质量不高、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并缺乏产业支撑   我国的城镇化伴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而出现,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前提条件,而城镇化又可以进一步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化加速发展,必然会改变城镇的产业结构,对城市功能的提升作用明显。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开始,我国城镇化滞后的现象正在逐步消失,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适应的关系正在逐步得到确立,但依然滞后于工业化水平。我国部分城市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资源过于集中于城镇建设,缺乏相关产业的支撑,特别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