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墓地就是城市编年史 到墓园旅游去
墓地就是城市编年史 到墓园旅游去
台北金宝山看望邓丽君――法国巴黎拉雪兹神父墓地看望莫里哀、肖邦、巴尔扎克、比才和王尔德――英格兰北汉普郡Round Oval湖心小岛看望黛安娜――维也纳市立中央墓园看望贝多芬、莫扎特――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国家公墓看望马歇尔和肯尼迪――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地看望李小龙――美国的皮尔斯兄弟西林村纪念陵园看望梦露,顺便看看旁边由《花花公子》杂志创办人赫夫纳1992年买下的相邻墓穴。
不知道世界上是否有这样的一条旅游线路。但不可否认的是,有时候我们的确在墓地之间旅行,例如跟团到埃及看金字塔,或者到陕西省黄陵县看黄帝陵。但直至大城市中出现了寻墓的旅人,他们有的是白领寻找释放的空间,有的是公墓自发将自己变成景点,有的是旅游公司定制的特别旅行,我们才发现,墓园正在变成小众的旅行主题。
“陵园确实是个好地方,有空去???坐,会悟出很多事情,少很多烟火气,平很多不平事,笑很多可笑事。”《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曾写下自己对墓园的观感;“寻墓是一种象征的举动。高尔基为什么被逼着出国又为什么被逼着回国?法捷耶夫为何举枪自杀?马雅可夫斯基何以红得发紫时自动离开人世?”在蓝英年《寻墓者说》的内容简介上,写有这样的一句话,寻墓人借助寻墓之举,对历史去伪存真。学者、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曾提出,“一个好的墓园就是一个城市的编年史”。对于城市的爱好者而言,坟墓里埋藏的,有时不仅是死去的人,还是一个城市的经历、文明与气质。
到墓园旅行
在一篇《城市异域――香港墓园怀古》的文章中写过《十月围城》里原型人物的无字碑、跑马地的古老坟场、早期来港的南亚裔和中国穆斯林的最后归宿地等香港不为人知的墓地。作者认为,墓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建筑、生态、城市规划等等的知识,它见证了香港百多年来的历史变迁”,“是香港城市空间的异域,同时亦是一个户外的历史博物馆”,但是,“这一系列的坟场离闹市只有一箭之地,却成为现代城市的边缘地、社会的最后禁忌”。
广州知游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陈旭军就曾经推广过香港的墓园旅游。去年11月底,陈旭军和朋友也去了一次墓园旅游:“我们在香港走了基督教的墓地、华人的墓地、伊斯兰教的墓地、日本人的墓地。在香港的墓园有的在如此热闹繁华的闹市区,给我的印象很深。”他们的组合有老师、环保团体的人、心理咨询师、艺术从业者,还有做旅游的陈旭军。
“我想墓园旅游不太可能在短时期内成为大家旅游的主流。能够接受去墓园旅游去学习,还是属于文化旅游。从香港墓园旅游的经验来看,身份是教授、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等的人,基本上他们会有这个需求去了解这些东西。成为主流我觉得不太可能,但是成为有意的个性化的深度,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的一个手段,那是很好的。”
陈旭军说:“我最近到法国,住在一个私家庄园里面,走出去大概200米,就有一个很安静的墓地,我跟几个朋友一块去逛了一下这个墓地。你在那里会发现有一些关于这个地方的线索,二战的时候去世的人很多,你就可以想象到战争波及到了这个地方,你还可以看他们墓园建筑不同的建筑风格、不同国家植物的各种形态,看一个墓园可以得到很多的知识。你可以带一本书去读巴黎,去巴黎看一个墓园。然后你对这个城市的了解,就会非常丰富和立体。”
墓地可以看出不同地方的城市文化――无论公园还是公墓,都是城市的公共生活空间,也体现不同城市的气质。中国人向来是忌“死”,对于公墓一直讳莫如深。但欧洲的墓园一般紧贴城市,仅用栅栏与喧嚣的城市象征性地隔开――法国圣城露德的公共墓地就在城市腹地,死生无疆:拉雪兹墓地就在巴黎20区,亡者安息于曾经熟悉的街巷;在伦敦,不少墓地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甚至有墓园管理者贴出公告:两年后如果仍无法和家属取得联系,墓地将重新启用,先葬者被安置在下层,后来的则在上面,墓碑也要两面使用。
墓地可以找到小趣味――据说在东莞市石碣镇袁崇焕故居雕像的基座上,有他带兵打仗时的口头禅“掉哪妈!顶硬上!”;墓地也可以找到小刺激――据说澳洲有“寻鬼探秘团”,人们会组团到皮克顿这个澳洲闹鬼最凶的城镇的圣马克庄墓园参观。
陈旭军说:“这样的旅行不一定成团。比如说我一直在推广墓业旅游,但你要靠墓业旅游挣点钱,成为常去线路那是不可能的。其实更重要是一种理念的传播,而不是线路产品本身。我从一开始就说中国人好像怕死,但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愿意去帝王墓呢?我们对权威、对财富、对名人的这种崇拜,使得大家对帝王墓趋之若鹜,对一般的坟墓则没什么兴趣,这是蛮有趣的文化现象。”
墓园变公园
在东京,公营墓地青山灵园有着长达800米的樱花通道,当地人甚至会在墓碑与墓碑之间,铺开胶地垫赏花作乐。成都媒体曾有一篇名为《一位副会长心中的“公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