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 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前言: 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现在是一个热门话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美国的一些学者,由于跨国公司越来越普遍,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包括美国本土的许多企业组织,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大批优秀人力资源。对他们的管理也有文化的因素。 我国加入WTO以后,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如此,因此研究跨国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必不可少,许多版本的教材也都专门有章节阐述跨国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我们本章专门讨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第一 从学科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是从西方引进的,因此其中的绝大部分观点都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思考和结果。虽然我在讲授中力图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但毕竟缺乏系统地研究。 第二 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关于选拔人、任用人、培养人的内容十分丰富。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应是世界上最早有“人的管理”的国家之一,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到韩非子,都对“人的培养、使用、甄别”有大量研究,而这些宝贵的历史财富,并没有引起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第三 在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中,盲目崇洋媚外,诋毁本土文化的现象处处存在。许多人即使在谈到本土的文化时,也常常是以他人之长攻己之短,大有“中国文化的存在是一种错误”的感觉,甚至将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归因于中国的文化。这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弄不好就会出现人力资源管理这样“洋花”由于“水土不服”而凋零、枯萎。 第四 对于我们学习者来谈,本土文化背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如果研究不好,学习外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何用之有?中国古代笑话“屠龙术”就一针见血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来说,绝大多数人毕竟会在本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或实践。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关于文化的概念和基本含义,我们在《组织行为学》中已经详细地进行了讨论。在这里我们不再重复,直接讨论中国文化的一般特点。对于中国文化的特点,我们大家都能说出一些,但比较全面、准确地加以概括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既使我们身在其中也难以客观地加以概括。用西方学者的分析方法(如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的六维度分析法、霍夫斯塔德的四维度分析方法)虽然可以让我们在分析文化差异的问题上感到轻松一些, 但也很难说有多么准确,“事物是一个矛盾体”的哲学观点,用来说明“文化”再恰当不过了。所以,我们只能讨论中国文化关于人性理论,理想人格,成人之道和学习理论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从《文化学》角度讨论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法三家为代表。其中儒家文化影响最大 (一)、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人物,俗称“孔孟之道”。 1.孔子的主要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行二;出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大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是中国儒家的开创者,孔子学识渊博,是大学问家,他一生都企图从事实际政治活动(周游列国),由于未被任用转而致力于教育和古代典籍的整理,相传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其言行的《论语》之中。 ①“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 孔子没有直接关于人性假设的谈论,只是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美国汉学家黄仁宇认为孔子倾向于“性恶论”;但更多的人认为孔子主张“性善论”,因为他强调“以德治国”。孔子对人的后天成长环境及道德实践(即“习”)非常重视,“孟母三迁”的传说为其提供了佐证。 ②“仁爱为本”的理想人格 孔子认为,理想的人格包括以下特征 第一、德:“仁爱为本”。孔子的人格理论核心是“仁”,“仁者,爱人”。 “爱人”不只是“爱亲”,包括爱所有的人。这是一种“泛爱”。孔子的马厩起火了,他回来后问到:“伤人了吗?”,不问马。另外,孔子强调“忠”,即“以诚待人”。第三,孔子强调的“爱人”不是不分善恶,做老好人。 第二、知 “知者不惑”。“知”指理性的智慧,是人格的第二个因素。孔子认为,“仁”和“知”是联系在一起的。认为人如果不学习,就会“愚”,就会不“知人”(人与个人之间的的伦理关系)。怎么学习呢?那就是“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第三、志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志”是指人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孔子主张刚直不阿,见义而勇。 第四、仁美 “仁者安仁”。“美”指审美意识和艺术情趣。孔子认为人的“美”是和“仁”联系在一起的,并没有把“美”作为独立的因素。“仁者安仁”强调的是一种价值取向,主张仁者应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