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5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与强化》精品导学案教师版.doc

2015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与强化》精品导学案教师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高中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与强化》精品导学案教师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与强化 【知识梳理】 1、汉到元中央机构的演变(或君主专制的演变) (1)演变过程及内容 西汉:汉武帝时形成“内朝”决策机构,削弱了相权;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 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和枢密院,分掌行政、军政事务。 设立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等地区。 (2)演变趋势: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日趋巩固、发展和完善。 (3)三省六部制 ①产生:隋朝 ②职能: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 政令;尚书省掌行政,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后来唐太宗又设政事堂,便于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增强了三省制度的功能。) ③作用:A、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既相互牵制,又互相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B、三省分工明确,职责清楚,提高了行政效率, C、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1)察举制 (汉朝时期实行,从西汉武帝开始) 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汉武帝令各郡国按照品德与才能的标准,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给中央,经中央考核合格后予以任用,建立起一种自下而上的人才选拔制度。 (2)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担任政府要职,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3)科举制 (注意:实行科举制的时代,仍然存在其它多种选官制度。) ——隋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建立。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到清朝末年被废除。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3、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演变) (1)演变过程及内容 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2)发展趋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3)汉初郡国并行制: ①内容:汉初刘邦,在地方继承秦朝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国,郡国二制并行。郡设守,王国设诸侯王,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②影响:导致地方割据(七国之乱),不利于中央集权。 ③解决: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这一问题,重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史料: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4)元朝行省制 ①原因:元朝为了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管理辽阔的疆域 ②内容: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是当时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全国共设立十大行省。 同时,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今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南部以及河南北部等元大都周围(称之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③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资料补充】 【合作探究】 1、【三省六部制】阅读下列材料,思考: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海内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衷便,方可奏行。 ——《贞观政要·政体》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引自《朱子语类》……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影响: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 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