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物理总复习滑轮计算专题精品导学案设计
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导学案
禄丰县龙城中学 金绍友
一、学习目标
1.能通过生活实例,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2.能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焦耳定律,会用焦耳定律进行计算及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防止,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二、1、学习重点:焦耳定律的实验探究。
2、学习难点:焦耳定律的理解应用。
三、情境导入 演示:电阻丝上“纸的自燃”引入课题
四、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电流的热效应(自学指导:自学教材第99页1、2自然段,并完成下列问题。)
1. 生活中的电暖器、电热水器、饮水机等这些用电器都具有把 能转化为 能的特点。
2.把电流通过导体时 能转化成 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3.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知识点二:焦耳定律
1.想想议议:电炉通电后,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它连接的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2.提出问题: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3.猜想假设:与 等有关。
4.设计实验:(自学指导:自学教材第99页和第100页的两个演示实验后,小组内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①由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易直接进行观察比较,实验中将两个透明密封容器中电阻丝通电后产生热量,容器中空气受热膨胀,推动U形管中红色水柱上升,水柱高度变化越大,电阻丝产生热量越多,应用了 法的科学思想。
②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等多个因素有关,应用 法来研究。
③实验1: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时(如甲图所示),需要控制 和
相同,改变 ,所以要把这两个电阻 联(填“串或并”)接入电路。
④实验2: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时(如乙图所示),需要控制 和
相同,改变 ,所以要在两个容器中接入相同的电阻,并且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 联(填“串或并”)上一个等大的电阻来分流。
5.实验探究和分析论证:(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后,小组内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1: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如甲图所示)
①实验现象:给电阻R1和R2通电后,观察到电阻 (填“大或小”)的U形管中红色水柱高度的变化大,这说明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 (填“多或少”)。
②实验结论:在 和 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 。
实验2: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如乙图所示)
①实验现象:给电阻通电后,其中I1I2,观察到电流 (填“大或小”)的U形管中红色水柱高度的变化大,这说明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 (填“多或少”)。
②实验结论:在 和 。
③由上面实验和生活积累可得出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结论:在电阻和电流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 。
6. 焦耳定律
(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 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 成正比,跟 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2)公式为:
公式中符号意义及单位:Q — 热量 —焦耳( ) I —电流 —安培( )
t — 时间 —秒 ( ) R —电阻 — (Ω)
(3)公式推导: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 能,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 消耗的电能W,即Q热= W电 = Pt = UIt = IR×It =I2Rt
(4)焦耳定律Q = I 2Rt适用于任何用电器的热量计算,对只存在电流热效应的电路(纯电阻电路)也可用Q =W = UIt = Pt = U2/R t来计算热量。非纯电阻电路:W电>Q热
7. 例题训练与展示:
⑴、1、 一根 6 Ω 的电阻丝接在 6 V的电源两端,在 5 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⑵、一只“220v500w”电炉,正常使用时,每分钟产生多少热量?
8.小组讨论交流: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知识点三:电热的利用与防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doc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设计.doc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doc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设计.doc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学设计.doc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doc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doc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doc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学设计.doc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