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诺贝尔”中国尴尬.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诺贝尔”中国尴尬

文学“诺贝尔”中国尴尬   依偎着五千年厚重的历史积淀,中国文学作品创作之辉煌宛若灿烂星河。即使是在近现代,堪称佳品的文学作品也是?出不穷。然而,才华横溢的中国文人们用心血堆砌出来的作品却屡屡止步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门外,是“诺贝尔”不服中国水土,还是黑眼睛们看不透世界之变?   诺贝尔奖之惑   有谁能像诺贝尔一生那般传奇,集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于一身,终生未婚,其身故后设立的基金却让世人为之痴迷百年?   1895年11月,病危申的诺贝尔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   诺贝尔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颁发。根据创立者的个人遗嘱,诺贝尔文学奖金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1900年经国王批准的基本章程中改为“近年来创作的”或“近年来才显示出其意义的”作品,“文学作品”的概念扩展为“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即包括历史和哲学著作。   自1901年法国诗人普吕多姆获得首届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这个举世闻名的世界顶级奖项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路程。无论我们怎么去指责她的有失公允,可以断言,绝大多数获奖者仍当之无愧地居于世界级文学大师的行列,深刻地影响了一个世纪的文学进程。   然而,令中国人遗憾的是,这项举世大奖却始终与中国无缘,与方块汉字无缘,与怀着炽热的心去描绘世界的中国文学家们无缘。   实际上,诺贝尔文学奖从未停止拓宽自己的精神版图,将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小国家的文学纳入自己的视野。这种趋势为中国文学带来了契机,也使得中国文坛变得更加焦躁不安。由于中国文学的长期缺席,中国作家获得“零的突破”的人选就成了巨大的悬念,甚至有人未雨绸缪,考量谁最有资格代表中国文学。这种思维的潜台词是:如果一旦有中国作家获奖,就意味着中国文学获奖。   日本学者长谷川泉在《川端康成与诺贝尔文学奖》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席话:“???贝尔文学奖之窗首先被川端康成打开。不过正确地说,诺贝尔文学奖之窗由川端之手打开而开始照到日本文学。”那么,诺贝尔文学奖之窗又将由谁之手打开而开始照到中国文学呢?   文学前途之忧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阻滞着诺贝尔文学奖走进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步伐呢?   每当说起中国人挥之不去的诺奖情结,“出镜率”最高的翻译问题势必要再次提起。不可否认的是,复杂的象形文字和简洁的字母文字在传情达意上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将汉语文学翻译成字母文字,那些言外之言、意外之意往往丧失殆尽。清代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有20多种文字译本,其中日文译名为《艳情异史》,英文译名为《人妖之恋》。更为惊异的是意大利文译本,叫《老虎做客》。《水浒传》早在300多年前就流传到东西方各国,西方最早的全书译本是德译本,书名《强盗和士兵》,仅日本就有18种日文译本。有一些译本为了迎合市民的喜好,歪曲了书中的人物形象,甚至把林冲和扈三娘写成了一对情深意笃的情人。   如果说标准译本的缺失是中国作家无缘诺奖的客观原因,那么中国作家们个性意识的缺失则可作为主观原因。   “中国作家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这是每年的获奖人选公布后反复纠缠我们的一个老问题。诺贝尔文学奖始终不渝地推举文学的理想主义品格,强调作家必须以永远的怀疑精神挑战权威和传统。从这个角度来看,独立意志与批判精神的匮乏,是中国当代作家的普遍性缺失。在改革开放之前的40年时间里,作为政治附庸的文学基本无法独立发声,作家也罕有例外地沦为时代主潮的应声虫。意识形态领域的歧义使得那些高鼻梁的外国评委无法把票投给狂热与噤声轮番交替的中国人。   在新时期思想解放大潮的裹挟之下,作家的个性意识逐渐复苏,探索激情也如冲破栅栏的骏马自由驰骋。遗憾的是,启蒙情境的破裂和市场大潮的涌动,使脆弱的精英梦想跌落进幻灭的深渊。当不信任成为一种思维定势时,这种惰性逐渐地蚕食了“信仰”的能力。而且,更年轻的写手如“80后、90后”过早地陷入商业写作的泥潭,前景堪忧。无可争辩的事实是,许多作家们在“不务正业”,他们或者下海经商,卖书贩书,走穴演讲,或者疲于挣钱糊口,或者奔波于豪房名车。他们写着一本一本的畅销书,挣着大把大把的钞票,仿佛这就是使自己的理想得以实现了。   余秋雨曾说过,现在中国的文学缺少的就是一种肯定和弘扬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力。什么是正面的价值?应该就是民族精神和伟大人性。我们真正需要的作品,应该对人类某些普世价值去予以肯定,如人格、尊严、正义、勤劳、坚韧、创造、乐观、宽容等,有了这些,对文学而言才有了魄魂。   反观诺奖的百年发展经历,于中国无缘也有其自身评判标准的原因。作为国际影响最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