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中西文化差异 演示文稿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赵林--中西文化差异 演示文稿精选

主讲:赵林教授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时间:2009年8月21日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 * 引 言 一、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 二、“轴心时代”的文化变革 三、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 四、中西文化的现代化历程 * 引 言 中国文化从夏代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西方文化如果从克里特文化算起,至今也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这两个文化,可以说在时间上都是源远流长的。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以及在西方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有很多很多的渊源传统,这些不同的渊源传统,在长期的历史磨合中逐渐形成了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 (返回) * 一、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 中国文化自西汉以来,通过官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式,形成了一种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地位的伦理文化。 西方文化,从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或者再往前推,自从公元一世纪开始,就出现了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可以说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主脉,就像儒家伦理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脉一样。 中国文化、西方 文化有哪些渊源或者传统? * 中国文化的基本模式 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源流传统,有一个基本的模式,那就是“以夏变夷”,即以华夏的文化来改变、同化蛮夷的文化。 中国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中下游形成了华夏文化圈,四周则为蛮夷居住的化外之地,东边称为夷,西边称为戎,北方称为狄,南方称为蛮。 * 每次戎狄民族入侵中原的结果都是征服者反过来被华夏文化所同化。 商周的鬼方、鬼戎、昆夷、玁(獫)狁、獯鬻、犬戎 秦汉魏晋的匈奴、鲜卑、羯、氐、羌 唐宋元明清的回纥、吐蕃、党项、契丹、女真、蒙古、满族人 * 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在中国,外来民族或外来文化要想在中国站稳脚跟,就必须以华夏文化或儒家文化为精神支柱,必须在潜移默化的历史过程中脱胎换骨,融入到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中。 “以夏变夷”的基本模式,导致了中国文化形态的超稳定结构,培育了一种协调的现实精神。 所以我们说,中国文化具有 很强的同化异域文化的特点 * 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比较典型地表现了生物学上的“米亚德现象”。不仅是游牧民族和中原华夏政权之间的这种冲突是如此,而且就是异域的一些高级文化,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高级宗教进入中土以后,也面临着这样的命运。 比如说像忠孝这样的观念 * 当我们谈到西方文化的时候,它也有很多传统,但是我们发现,西方文化的各种传统之间的关系,和我们中国这种“夏夷之分”以及“以夏变夷”的基本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西方文化,至少可以说有三种传统: 一种是希腊的 一种是罗马的 一种是基督教的 西方文化的传统 这三种传统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 希腊文化带有和谐的特点,表现了一种童年时代的文化 罗马文化是物质主义的 基督教文化是唯灵主义,最终导致了二元分裂 * 在西方近代文化中,既有希腊文化的那种对人性的尊重、对知识的追求,又有罗马文化的那种对功利的向往、对世俗国家的热爱,同时也有基督教文化的那种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西方文化传统中的那些相互对立的东西,在西方现代文化中都融合到一起了。 因此我们说,西方文化的这些不同的渊源传统之间,呈现出一种与我们中国“以夏变夷”的“米亚德现象”完全不同的模式,这是一种融合更新的模式,其结果导致了文化上的“杂交优势”。 (返回) * 二、“轴心时代”的文化变革 “轴心时代”以前,中西文化都具有浓郁的迷信色彩,鬼神崇拜是它们的共同特点。而它们之间的差别呢,固然有,但是相比起它们的共性来说可能更小。 经历了“轴心时代”的变革以后,中西文化开始向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 * 中国文化在“轴心时代”经历了一个很重要的变革过程,可以把它分为两步: 第一步:从殷商时代“尊神事鬼”的巫觋精神向周代“尊礼敬德”的宗法精神的转化。这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第一次大变革,它使人们开始将眼光从天上转向人间,从祭祀占卜转向宗法礼仪。 中国文化的转化 “以德配天”思想的出现 * 第二步:从周代“尊礼敬德”的宗法精神向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在自觉的伦理精神的转换,这个转化过程从孔子的“仁”和子思的“至诚”,到孟子的“四端之心”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